程先利

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农村度过童年的人,有些记忆永远不会被岁月抹去。

秋收之后,社员们给牛架上犁开始耕田。细长的鞭子,悠扬的号子,犁锋翻耕的土地像黄河的波浪,空气里弥漫着清幽幽的土腥味。孩子们赤着脚光着腚尾随其后,欢蹦乱跳。

那时,牛是农村的主角,乡村没有电,除了靠近车站的村,极少看到拖拉机,人做不了的重活都是由牛做。耕地、轧场、运输、修河……牛是集体所有,生产队不是随便将牛放在谁家饲养的,给谁家饲养那是一种政治待遇。因此,养牛户呵护耕牛胜过自家孩子,每夜里要起来好几次给牛添草料。牛如果有了小毛病,要将家里人从来舍不得吃的黄豆喂给它吃。春耕时,如果牛养得膘肥体壮,农户在众人面前就觉得很有面子。

后来,生产队专门盖了饲养院,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养牛的爷爷会给我们讲很多很多的故事,我们最初的文学启蒙大多是在这里培养的。那些耕牛瞪着大眼,咀嚼着草料,沉稳的神态像一个饱经岁月沧桑的智者。

牛的一生很辛苦,很劳累。牛默默地把一身力气使出来。牛还经常挨鞭子,牛不发牢骚,不耍脾气。我清楚地记得我们生产队有一头牛因为衰老已经不能耕田了,经公社批准可以宰杀。杀牛的那天,老饲养员把牛喂得饱饱的,牵到场院里,通人性的牛可能意识到大限已到,眼眶里不停地淌出浑浊的泪水,并且跪了下来。见此情景,在场的很多人都哭出了声。

《左传·哀公六年》,是说齐景公有个儿子名叫荼,齐景公非常疼爱他。有一次齐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戏,齐景公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口里衔根绳子,让荼牵着走。不料,儿子不小心跌倒,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折了。齐景公临死前遗命立荼为国君。景公死后,陈僖子要立公子阳生。齐景公的大臣鲍牧对陈僖子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孺子牛”的意思就表示父母对子女的疼爱。赋于牛有了人性的光芒。

柳宗元的《牛赋》,是他在永州生活时的作品,将自己比作一条勤恳辛苦的牛,写他像牛一样做了许多有益于世的事,自奉俭约,死后牛皮牛肉牛角皆为人所用,结局凄凉。

鲁迅先生很喜爱牛,常常以牛自喻自称。他曾说过:“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默默无闻的牛也让我想起了许多生活中像它一样的人:种地的农民、工厂的工人、学校的老师……他们就像牛一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求太多的回报,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牛从历史舞台上退出,似乎在预示着农业时代的衰落。

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人们都在寻思着怎样才能花最快的时间、用最少的力气、通过最便捷的渠道去获取最大的利益。乡村在向城市发展,在加快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在加快现代化的步伐。田野里,“铁牛”替代了耕牛,以更高的效率劳作。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城市里,我们是不可能看到牛的足迹了。餐桌上只是看到以食品的形象出现的分割牛肉。牛劳作时的形象,留在一些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记忆里,留在美术馆陈列的水墨画里。

若干年后,孩子们还知道牛是什么动物吗?牛是我儿时的伙伴,我非常怀念这种被无数文人歌颂过的动物。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