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军:生活化教学让课堂变生动

□本报记者曹清

眼前的张志军,中等身材、皮肤略黑,鬓角已露出些许白发。平素里不苟言笑,但熟悉他的学生知道,这张严肃的面孔背后,有着父爱般的深沉、朋友般的温暖亲切。

今年49岁的张志军是德州一中2017级年级主任、正高级化学教师。从1993年踏上三尺讲台开始,他已经在教育一线躬耕26个年头,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以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育方法,赢得家长和学生称赞。

作为一线教师,张志军始终将传道授业放在第一位。秉承“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教育理念,他注重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引导式教学。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激励-引导-探究-收获”的教学风格。在入学之初,他会和学生一对一进行探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给出个性化指导,做学生的引路人。

在很多学生看来,化学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但张志军却通过生活化的例子,将课本上细碎的知识点用生动的课堂语言和一个个小实验串联起来。讲到醋酸,他会给学生讲解醋酸可以除水垢,炖骨头汤加点醋有助于钙质溶解;讲到元素性质,他会带领学生探究雾霾与PM

2.5

、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之间的联系……他坚持能让学生动手实验的绝不做演示实验,能演示实验的绝不放视频,让学生勤于动手,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张老师的课非常有趣,让我们沉醉于化学世界的奥妙。 ”学生侯文煜说。

作为年级主任,张志军每学期都组织参加40多节“推门听课”,同教师一起研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目标、确定措施,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张志军认为,要教育好学生,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每天他会在早读前10分钟站在教室门口等待学生,大扫除时带头挑最脏最累的活……“在学生面前,老师就是一面镜子,如果我上课迟到1分钟,学生就有理由迟到10分钟,作为老师,必须得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张志军说。

生活上,张志军认真观察每一名学生。在学生遇到难题时,他悉心开导;学生产生疑惑时,他答疑解惑,为他们拨开迷雾;在学生沮丧低落时,他耐心倾听,教他们勇敢面对。他的一言一行变成了一种无形的教育。“学生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床,晚上十一二点才休息,压力非常大。 ”为了让他们释放压力,张志军会在课下将自己平时的剪报和励志短文与学生一起分享,或者用自嘲的语气编一些小笑话逗学生开心。

张志军还组织班级学生开展“走进农村,体验生活”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个人意志。活动结束后,张志军将学生撰写的感言结集制作成2万多字的小册子——《走进新农村》,得到学校和老师的一致认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学校和社会在养成教育方面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张志军说。

在张志军的培养下,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生。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技术专家齐国祯是张志军教的第一届学生。在回忆自己高中阶段的学习时,他认为,正因为张志军老师当初的悉心教导,点燃了他学习化学的激情,支持他在科研之路上一直走下去。

多年来,张志军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在教学道路上奋力前行。他先后获得中国化学会化学基础教育奖、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市十佳科技工作者、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参与制作的教学课件均获省级一等奖,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十几篇。今年6月,他被聘为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是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也是张志军最喜欢的座右铭。“我愿倾尽一生去实践它。 ”张志军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