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里的老德州丨左宝贵与同善堂

郭峰

“中东之战,陆军皆遁,宝贵独死平壤;海军皆降,世昌独死东沟。”这是《清史稿》中对中日甲午战争中牺牲的两位民族英雄的记载,世昌指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而宝贵即指在平壤保卫战中殉国的左宝贵,史书将二人并称“双忠”。

左宝贵祖籍我市齐河县左三里村,后迁费县地方,今属平邑地方镇(清光绪《费县志》)。他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将领战死的第一人,也是职位最高的人。

世人都知左宝贵是一位铁血丹心、舍生取义的爱国英雄,殊不知他还是一位“贵不忘本,富而好施”的慈善将军。

东北第一家慈善机构同善堂,就是他建立起来的。

光绪二年(1876),39岁的左宝贵因战功卓著得到时任盛京将军完颜崇厚的赏识,经崇厚奏请光绪皇帝,蒙“恩赐头品顶戴,穿黄马褂,赏戴双眼花翎”,给铿色巴图鲁称号,成为清高级将领。同时被任命为高州镇总兵,但仍留驻守奉天。

于是左宝贵就在奉天城内择地开衙建府。没想到这一开工竟然挖出了整整十八缸金元宝!在《历史名人与齐河》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不凡之子,必生异相,必有传奇。左宝贵一家人搬进奉天后,发现住所西边的小花园里经常有小孩在玩耍,但天一黑就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左宝贵和夫人觉得蹊跷,认为是民间所传的人参娃娃。于是,他便吩咐下人预备红绒线,等小孩来玩时,拴在他们的衣襟上。人们按照吩咐拴好红线线,一共18条。晚上,左宝贵命亲兵打着灯笼,顺着红线寻找,结果发现红线都钻进小花园的土中。亲兵挖开土,发现每条红线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满是金银。”左宝贵就用这些钱盖了一座官堂,取名同善堂。东北第一家慈善机构同善堂就这样诞生了。

这当然是编者为吸引读者而采用的民间传说,事实是,左保贵挖到这十八缸金元宝后,面对这天降之财,不动一丝妄念,他马上向他的恩师崇厚汇报,崇厚闻报,也是万分惊诧,即令封存,同时上报光绪帝,光绪闻奏大悦,御批:“自身之福,财银自裁。”一向热爱公益的左宝贵接旨后,当即决定把这些财宝都用于百姓,造福民众。

左宝贵用这笔钱陆续设立了栖流所、惜字局、粥厂、义学馆以及育婴堂等诸多公益场所,用以接纳安置难民,到1885年时已形成规模。当然,它们的运行也一直由左宝贵维持。光绪二十二年(1896),也就是左宝贵牺牲后的第二年,与左宝贵既是战友也同样是抗倭英雄的盛京将军依克唐阿,继承左宝贵遗志,把左宝贵创办的所有慈善机构统一立案设档,划归奉天督军公署统一管理,并取佛家“万善同归”之意,命名为同善堂。同善堂也由左宝贵私人设立而成为由政府管理的慈善机构。从此,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资助扶持下,同善堂快速发展起来。

然而,国家积贫积弱,同善堂也历经坎坷。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占沈阳,伪善的侵略者发现已牺牲多年的左宝贵在东北人民心中仍有着崇高地位,于是,他们就打起“亲善”的幌子,妄图用左宝贵的声望笼络人心,骗取人民信任,借以施行殖民统治。他们在日本本土铸就一尊左宝贵的铜像,于1940年运到奉天同善堂,还装腔作势地导演了一出声势浩大的“揭幕式”。但强盗终究是强盗,再好的表演也不能掩盖其侵略本性,反倒更显示出他的虚伪和凶残。揭幕式结束不久,侵略者又撕下了伪善面具,他们扳倒铜像,熔化处理,作成炮弹,投向中华大地,上演了一出人类慈善事业史上最大的讽刺闹剧。

历经百年风雨,同善堂早已脱胎换骨,成为了今天的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左宝贵将军扶弱济贫的济世情怀也得以传承,并发扬为“济贫、博爱、奉献”的文化精髓,在新时代秉承着仁术、严谨、创新的精神,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着。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