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伦镇生态牧场循环“生金”

东君万头奶牛生态牧场牛舍

苜蓿猕猴桃间作基地

赵庄村鸟瞰。记者王志伟摄

融媒报道请扫二维码

□本报记者杨德林张志宁本报通讯员白聪聪庞占英

6月26日,室外气温37℃,走进位于禹城市伦镇的东君万头奶牛生态牧场现代化牛舍,却感到丝丝清凉。“奶牛怕热不怕冷,为了让它们舒适度夏,我们安装了全自动通风系统,为它们降温。这些‘金疙瘩’不仅给生态牧场带来极高收益,更带动了全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可要好好照顾。 ”随行的伦镇人大主席秦耕介绍说。

伦镇有83个行政村、耕地10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镇党委书记周蕾意识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没有产业支撑,再美好的规划都是空中楼阁。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必须深入挖掘既有优势,立足实际科学规划,以优质项目带动三产融合,全面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位于德州高新区的东君乳业集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全产业链,是全省乳品行业十大品牌企业。为保证鲜奶供应,2017年初,公司计划新建一处大型奶牛生态牧场。了解到这一消息后,周蕾多次到东君集团对接洽谈。东君集团决定在伦镇投资7.8亿元建设东君万头奶牛生态牧场,项目于2018年2月开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目前已建成标准化牛舍10栋,饲料区、精料库、干草棚、小挤奶厅等配套设施全部完成,存栏奶牛4800余头。今年7月项目全部建成后,牧场可饲养奶牛1.7万头,年产鲜奶15万吨,年销售收入达6.7亿元。“以前一家3口种着8亩地,年收入最多时也不到1万元。现在土地流转给牧场,每亩每年流转价格是1300元。我在牧场打工,一年又有近4万元的收入,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谈及生产生活情况的改变,朱庄村村民朱秋田高兴不已。

一个项目可流转土地1200余亩,每年可带来5500万元的利税,但这并未让周蕾感到满足。养殖业虽然市场前景好、收益高,但每日产生的大量粪污却让企业感到头疼:处理则成本过高,不处理又污染环境。

经深入研究,该镇决定在产业链上“加好友”,让粪污等通过处理变废为宝。经反复筛选确定,该镇同步引进首期投资1.85亿元的南京龙源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和首期投资5000万元的德州燧禾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将奶牛粪污进行中温厌氧发酵,产生新能源沼气,进而发电入网。产生的沼液进行固、液分离,固体沼渣烘干后作为牛床垫料,废液提供给燧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有机肥。通过几个项目的互动,实现从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牛粪发酵制沼气发电、废渣废液还田的一条龙循环闭合式生态农业生产链。目前,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的沼气发酵罐及粪污预处理系统已基本建设完毕并部分投入使用,预计7月份建成发电。项目投运后,年处理牧场粪污36.57万吨,年产沼气1015万标方、发电2131.5万千瓦时、处理废水10.95万吨、生产牛床垫料及有机肥7.55万立方米。集观光旅游、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燧禾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占地500亩的智能温室和特色果树林已建设完毕,3000亩苜蓿种植已完成首茬收割,并作为奶牛饲料运送至生态牧场。待配套设施完善后,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600个,不仅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三产融合,更能使土地收益实现几何式增长。截至目前,东君万头奶牛生态牧场等项目共流转附近10个村庄的5200余亩土地,打造生态循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带动了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

依靠生态牧场,不仅“串起”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循环经济生产链,让各项目相互关联、共赢发展,更开阔了全镇上下的视野,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与生态牧场毗邻的赵庄村,之前村里有多处废弃宅基,且村内街道脏乱不堪, (下转4版)

选准突破口 兴产业富农村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同时也是一项创新性探索性极强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照搬、照套。禹城市立足实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以及对山东提出的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要求,加大创新探索,形成了一条以建设万头奶牛生态牧场为突破口、向两头延伸产业链、打造闭环运作的生态农业循环产业体系,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带动农民致富、农业发展、村庄繁荣,起到了突破一点活全局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禹城市以三产融合促乡村振兴,就是充分尊重了现代农业发展要科技带动、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发展规律,尤其是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紧紧把握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关键点,进一步明确农业“新六产”概念和路径,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创新,坚持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在多个环节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乡村繁荣。事实证明,只要农民生产方式转变了,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就能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就能够随之发生变化 ,村庄就会变得干净美丽。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