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明月湖 滋养一座城

1960年的新湖公园,远处建筑物为炼油厂

1969年

1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继续从德州、泰安、昌潍、聊城、惠民五个地区,调集40余万民工,对马颊河、徒骇河、德惠河等进行治理,全区24万民工参加。

4月1日地、县、社各级庆祝党的“九大”召开。

10月德州市新湖开挖工程由国家水利电力部十三局承担,到1972年竣工,开挖面积367.5亩。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俞荣

提起德州的标志性景区,明月湖肯定是很多德州人的答案之一,而且很多老德州人依然会称之为“新湖”。

从1969年开挖到现在,明月湖正好经历了半个世纪。一池湖水静卧城市中心,从曾经的“海子”到今天的休闲景区,蓝天白云,绿水垂柳,小桥长堤,承载着无数德州人的记忆。为了留住这份情感,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地域文化专家王德胜曾细细研究过明月湖的历史变迁,并多次书写这片湖水的故事。近日,记者联系到王德胜,通过他的记录还原这片湖水的过往。

新湖曾有繁华庙会

明月湖最初的名字是新湖,原址曾在德州城外东南大洼处,由东、西、南三块湖面组成,三块水面的交汇处,也就是“假山”所在的位置。

根据王德胜的走访记录,这里原是清代修建的药王庙,位于旧时柴市街的东首,距老城墙仅300多米。当时的药王庙香火旺盛。每年的农历四月廿八是药王孙思邈的生日,这一天药王庙庙会拉开序幕,最长可持续半个月。

每到庙会这里会搭起一个又一个的席棚,变魔术的、唱大戏的、拉洋片的,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甚是热闹。可惜后来一场大火,药王庙葬身于火海,再后来药王庙便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

上世纪50年代末,德州第一张城市规划蓝图出炉,规划了数个公园,其中便规划有新湖:西起解放路,东至湖滨路,南起东风路,北至东方红路,这也与今天明月湖景区范围几乎一致。

之后,在近10年时间里,每年初冬时节,市政府都会组织各行各业干部职工进行义务劳动,挖湖、筑堤、修路,并于1960年建成两段砖石护岸,在西北角建设了八柱重檐“龙凤亭”及两座四柱“百鸽亭”,建造起伏地形,种植树木花草,新湖周边环境进一步改善。

因干旱开挖新湖

进入上世纪60年代,德州干旱天气不断,各级都提倡挖塘蓄水、打大机井。为调节市内蓄水能力,1969年,我市下决心开挖新湖。但面对这样一个庞大工程,各方面还有些束手无措。

几经研究,马颊河疏浚工程局,也就是现在的十三局进入视野,这支从福建迁来的水利队伍,不仅有先进的设备,更有过硬的技术力量和施工队伍。经过多次沟通,并由德州军分区的尹特辉同志联系,1969年10月,马颊河疏浚工程局的挖泥船进入洼地,投入工作。

首先动工的是世纪广场以南的水面。这块水面南北长300米,东西宽450米,开挖时为保护岸边,每边保留了20米浅滩准备种藕。完工后,水塘深3米,面积106600平方米,挖土总量为32万立方米,充填面积533亩,地段包括了目前的市建行、二中、中心广场、人民医院周边和联通公司等。

第二个开挖的是市检察院南边的水面,南北长260米,东西宽224米,深2米,面积37460平方米,总土方量7.5万立方米。

第三个开挖的是园林处南边的水面,南北长280米,东西宽460米,深4米,面积100800平方米,总土方量40万立方米。五中、青少年宫、电力公司、德州市艺术中心均为填充地段。在开挖这里的时候,还考虑了以后的景区建设,预留了2500平米的方形湖心岛。

到1972年10月工程结束,开挖总面积近25万立方米,总土方量近80万立方米,增加城市建筑用地913.5亩。

数十年建设成就景观符号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里也变得越来越美。

1980年,省市投资30万元,对新湖进行了第一期工程建设,砌筑1100米长的石护岸和知春台、莲步汀、船站和红鲤池。

1981年,投资33万元,先后购入游船30余只,环绕当时玻璃厂遗留下来的烟囱,砌筑了叠翠山,也就是现在的“假山”。由德州市园林处张海潮设计,苏州古建队施工。山基1800平米,用石料3100立方。主峰高16米,起名义和峰,次峰高7米,上建四角的药王亭,配峰高4米,与次峰连为一体。

1982年,市政府投资8万元,修建公园大门、围墙和花架。

1983年,市政府投资13万元,修建公园大门、围墙和花架。

1985年,投资70万元,修筑铁栅栏,种植了花木,湖心公园初具规模。

1984年,投资5万元进行了维护,种植了花木。

1986年,投资70万元,砌筑湖北岸石护坡、七曲桥;在湖东北角修筑仿古建筑梅园;沿东岸修筑梅荫亭、迎旭亭、寻月舫、平湖曲廊。

1987年,投资86万元,筑起三孔明月桥,修筑装饰了园内走廊及路径,环湖畔设立少女晨读、跳水运动员、白天鹅群和梅花鹿四座代表雕塑。

1994年,投资300万元拆除沿岸民宅,实施“东、南、西”三湖连体工程。

2009年9月,一座大气恢弘、古朴典雅的牌坊在新湖风景区的南口落成,同时市委、市政府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对“新湖”进行命名,易名为明月湖,巧借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并对明月湖、明月桥、奔月亭进行了一体打造。

50年间,从曾经荒芜的芦苇地到如今的德州地标式景观符号,明月湖实现了历史的蜕变,并见证了德州数十年的建设历程,以及从贫穷到富裕的伟大变革奋斗史。

中共德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提供资料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