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三集中”踏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作者 平原县委宣传部 张娜 曹伟

麦香时节说丰年,乡村振兴看平原。且收麦香,且种希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率先突破,平原在播种、在耕耘、在收获。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省委书记刘家义对德州提出了“在全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的目标要求。

6月19日,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现场会召开,上午,市委书记陈勇,市委副书记、市长刘炳国率团赴齐河县、禹城市、平原县现场观摩。下午,在平原县召开现场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落实导向,再动员、再部署、再聚力,推动德州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

如何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是时代考卷,更是政治使命。平原担当新时代使命,勇当探路者,做好答卷人,立足于农业大县这个“最大实际”,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从2017年起,历经探索寻路、示范引路、推广拓路三个阶段,平原加速三产融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发展思路是走规模发展之路、举绿色生态之旗、供优质高端产品、筑城乡融合高地;发展路径是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社区集中。在希望的平原上,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徐徐展开。探索寻路:支部主导,平原找到乡村振兴最根本、最现实的路径——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

2017年5月18日—25日,平原县前曹镇郑庄村“两委”大院内,连续7个夜晚灯光亮至深夜。一场“农村改革”,悄然发轫于这个普通的小村庄。

随着年轻人进城务工、居住,郑庄种粮主力军加速流失、弱化,村里党员和村民都在思索一个问题——地,将来由谁种?平原县、乡也在破解一个问题:如何增强农村党支部服务功能,增加村集体收入。

问题是改革的动力,也在凝聚变革的合力。经过多次波折和磨合,最终郑庄村在全县第一个走上了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合作社之路,平原县第一个合作社章程在这里产生,第一个合作社理事会在这里成立。

剖析平原县乡村振兴“郑庄模式”,它的核心就是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的特征就是农村党支部主导,它的亮点就是打破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没有土地的规模化,就没有农业的高效现代化。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农业大县推进乡村振兴,最根本、最现实的路径就是发挥土地优势,做好土地文章,打破‘一家一户’土地分散经营模式。”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说。

平原把乡村振兴的第一步落在土地规模经营上,背后有更多的现实考量,平原县委副书记孙丰勇说:“平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最大的资源是耕地,而最大的瓶颈也是耕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粮食主产区乡村振兴,首先要在土地规模经营上做文章,让包袱变财富,让土地生金银。”

2017年以来,平原把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与夯实基层党建,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结合起来,稳妥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创办工作,探索了三种模式:领创办+龙头企业的桃园模式,领创办+田园专业合作社服务的王杲铺模式,领创办独立面向市场的郑庄模式。目前,全县累计成立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236个,流转土地16万亩,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5万元。

平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守学说:为从县级层面降低土地规模经营风险,平原县还成立了“四个中心”,即工作推进中心,主要负责保障方向、牵头抓总、统筹推进,为全县党支部领创办工作把脉定向;农技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龙头企业培植及对接、合作社运营等;惠农政策整合中心,主要负责惠农政策整合;为农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农资供应、粮食收储、农机作业等。针对合作社如何化解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经营风险问题,启动资金短缺难题,普遍存在的浇地难题,财务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平原精准施策,逐一破解。

示范引路:三个集中,平原打造乡村振兴桃园示范区——推动土地、人口、产业加速集中

土地集中起来,要交给谁去种?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要往哪里去?平原乡村振兴的第二步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平原打造乡村振兴桃园示范区,按照“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街道驻地集中”的原则,建设“三大功能区”。

在全市上半年协同发展督查评议现场会上,市委书记陈勇充分肯定了平原县的做法,指出“平原县以产业思维抓乡村振兴,通过与山东土地发展集团、鲁望公司合作,建设桃园示范区项目,撬动村庄整合、土地流转,一次性拆迁13个村庄,置换出1900多亩增减挂钩指标,值得学习借鉴。”

“通过农村党支部领创办,打破了‘一家一户’土地分散经营模式,平原走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建设桃园示范区,改变了‘一村一落’人口分散居住格局,平原创建人口有序集中居住布局。”平原县委副书记、县长袁志勇说。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平原把突破口定在桃园示范区,为平原乡村振兴闯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子。

以党支部“领创办”为抓手,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2017年6月份,平原县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桃园街道办事处率先完成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夯实了坚实基础。通过实施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桃园街道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经营。目前,全街道已有34个村庄成立了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4万亩土地流转给山东鲁望集团,50%的土地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以携手“强企名校”为手段,推动产业向现代园区集中。桃园街道办事处把能够实现规模化经营的8万亩现有耕地,集中打包对外宣传推介,规划建设了畜禽加工、粮油加工、果蔬加工、农副产品仓储物流等“五大核心区”,将优质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目前,项目已与中国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省科技厅建立合作关系,20余名博士、硕士已扎根桃园助力发展。下一步,鲁望集团逐步发展“千亩地+万头猪+智慧管理”的现代农场,打造“土地集约经营、产业深度融合、种养加循环、农工商齐发展”新模式的示范基地。

以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保障,推动人口向街道驻地集中。2018年,平原县被列为全省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县,桃园街道与山东土地发展集团合作,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资金,在街道驻地统一规划建设110万平的小高层住宅区,旨在“为父老乡亲造生态宜居的心仪住所,为子孙后代留下可以传承的美丽村落”,将54个村分期分批实施拆迁,引导人口向驻地集聚。

目前,一期13个村庄已完成拆迁,建筑面积45万平的50栋小高层安置楼,以及中心敬老院、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五一前可全部完工,计划未来5年让整个办事处的3万多农民集中居住。

乡村振兴桃园示范区入选了2019年山东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同期,平原还建设了张官店“水上古村落”、康熙探花庄园等示范项目。桃园示范区的“示范效应”,概而言之就是:让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产业链,一产变六产;让生态环境更宜居,聚人又聚气,乡村变“公园”;让广大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城镇化、村民变居民。

推广拓路:全域振兴,我们把“桃园盆景”变成“百花齐放”——建设农业种植特区、现代农业园区、新型城镇社区

桃园示范区是平原全域乡村振兴“百花园”中的最美盆景,它浓缩了平原全域乡村振兴模式的内涵,更清晰昭示了平原乡村振兴的路径。把“桃园盆景”变成“平原美景”,是平原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三步。

桃园示范区是平原推动乡村振兴的“试验田”,也为全国各地乡村振兴提供了“活教材”。今年以来,东阿县、金乡县、鄄城县、嘉祥县、东营市河口区、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等30多个县(市、区)党政考察团先后到平原参观学习乡村振兴工作。

以桃园“三集中”模式为内核,平原形成了全域乡村振兴的整体思路。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说:“我们坚持‘走规模发展之路、举绿色生态之旗、供优质高端产品、筑产业融合高地’的发展理念,以“活地生金”为抓手,以开放合作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引领,以加快人口居住向社区集中为关键,实现以产业振兴为支撑的五个振兴整体联动、协同推进。”

在全县推进“三个集中”,平原规划建设“三区”——农业种植特区、现代农业园区、新型城镇社区。

建设农业种植特区,是以党支部领创办为主、多种规模经营主体并存的方式,计划用五年的时间,推进全县80%的土地实现规模经营。优选经营主体,把全县百万亩耕地集中打包向外推介,对接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终端市场。集中起来的土地,分割成规模不等的家庭农场,给农村想种地、能种地、会种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创造空间,给大学生和返乡青年回归农业农村发展创业搭建平台。

通过建设现代产业园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平原确立了“一带两区七园多点”的产业园区发展布局。一带,就是着力打造1条马颊河生态产业观光带。两区,就是在抓好桃园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建设1处县域高端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区。七园,就是在桃园街道、恩城、王杲铺、王凤楼、前曹、张华、腰站7个乡镇(街道)建设产业园区。多点,就是规划建设百个村级加工点,选择有条件的产业强村,利用村庄闲散宅基地,对产品进行简单包装或初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多产业、多业态的百亿级产业集群。

建设新型城镇社区,是以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保障,推进新型城镇社区建设。借助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确立了“1+3+4+100”的城镇、村庄长期布局规划,推进人口向县城、镇区、特色村落有序集中。1,就是做大县城这个龙头,通过将县城的公共配套服务向城郊型社区延伸,逐步将城郊型社区与县城融为一体,拉大县城的整体框架。3,就是重点打造恩城、王凤楼、前曹3个中心城镇。4,就是将张华、王庙、腰站、王杲铺作为一般产业镇,增强乡镇中心村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100,就是做特100个美丽示范村居。去年以来,平原县完成了22个村庄的拆迁复耕,腾出土地指标3500亩。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平原把产业振兴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顶层设计、系统思维,收到了多重叠加效应,实现了“五个振兴”同频共振、协同推进。

如今,平原乡村振兴正激发一次“产业飞跃”,2018年以来,先后有新希望集团、首农集团、广西田园集团、中粮集团等25家农业龙头企业进驻平原发展。去年11月份,146家企业、院所、合作社组建的“平原现代农业产业联盟”揭牌成立,青岛卡洛思智慧农业等23个项目落地。

如今,平原乡村振兴正引发一次“人才迁徙”。成方连片的优质农田,为鲁望集团等龙头企业及社会工商资本参与土地经营创造了条件,为科研院所等中高端人才建功农业拓展了天地。目前,先后有67名博士、硕士领衔的农业专家团队在平原当起了“田把式”。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主导的2家“科技小院”落户平原。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担当新时代使命,探索乡村振兴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平原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实践追求!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战鼓催征,使命在肩,绘制乡村振兴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平原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