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黑陶:“泥土”在艺术海洋里“淘金”

“龙山文化陶器艺术,其形式的轻巧、精雅和轻纯之处,体现出它的最优良的美,是艺术和价值的‘结晶’。 ”前不久,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在参加完“中国作家走进德州”采风活动后来到齐河龙山黑陶工艺制品有限公司采访。

全国重量级行业专家到访,该企业必有在同类产品技术和价值上的独特之处。为此,到该企业一探究竟。

企业名声大是引得北京艺术家造访的“红娘”。

李炳银说:“顶尖艺术在供人欣赏、引领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应该创造社会价值、让更多的人去读懂它,欣赏它、喜欢它。龙山黑陶造诣在技术和效益的结合上,就体现了“活”和“火”独特‘一招’,使得企业名声远扬。 ”

李炳银说的龙山黑陶独特‘一招’,是龙山黑陶将艺术品做“活”,将产业做“火”,创造更大社会价值的做法。

“黑陶的造型品种瓶、罐、盆等外,还出现了鬲、鼎、杯等品种。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渗碳方法,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它表面磨光,朴素无华,其中尤以蛋壳陶为绝品。黑如漆、亮如镜、硬如瓷、声如磬、薄如纸,壁厚仅为0.3毫米,最薄处仅为 0.1毫米,堪称东方艺术珍品,世界陶艺一绝。 ”公司总经理王志水向大家介绍企业“招牌”艺术品。

企业“招牌”艺术品的诞生,必将带动整个企业腾飞,其根源离不开技术产业提升。

提升技术提升造诣上,该企业紧紧围绕国际顶端技术标准要求,在综合工艺黑陶系列、黑陶功能化系列、黑陶仿古青铜系列、彩陶系列、土陶系列专业制造上,从黑陶土质原料选择,到艺术品造型,再到雕刻艺术起刀、收刀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另一方面,培育大批技术人员,与山东艺术学院、大庆师范学院、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院校进行合作,并委派邱爱华、王存、等技术专业人员到等山东艺术学院、大庆师范学院、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深造学习,“造就”出邱爱华、王存等黑陶技术大师。

技术与产业相互完美支撑,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长期繁荣发展的基石。

“工艺型企业做‘活’更要做‘火’,不然,企业艺术也会是粉末一样死的。而让这个艺术的‘活’更加的‘火’,就离不开产业崛起和资金做后盾……”王志水一语点破。

工艺艺术永攀高峰,离不开资金支撑。

在齐河龙山黑陶工艺制品有限公司雕塑车间,百余名系着红白格围裙的女工坐在灯光下,手扶五耳罐陶坯精雕细琢。“这些黑陶将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价值百万元人民币,是今年的第一笔大单。 ”王志水说,“将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创造出别人没有的独特技艺和产品,竟然成了致富的门路,真是‘遗产’变财产! ”

为给企业钻研黑陶技术提供强有力后盾,王志水深知技术研发虽然能使企业在技术上占领一绝,如果没有资金做支撑,很难长久。他带领企业决策层开始实行“技术 +效益+N”发展机制,在技术引领的同时,在生产也销售方面积极对接国内外顶尖级行业专家和积极参加高等院校培训和技术交流,产品展览等活动,开阔了自身眼界,搭建起与同行业精英产业和销售合作共赢平台。

在将黑陶工艺做“活”上,该企业紧紧围绕艺术和经济结合,一方面以“平民化”为基调、以“普及化”为目标、以“艺术化”为纽带,充分发挥黑陶制作历史资源和传统艺术优势,不断推进黑陶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改进、提升和创新传统黑陶工艺,提升产品档次,增强黑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以企业黑陶研究所为代表的黑陶研究、开发、加工、销售完整的文化体系和产业链条,形成了仿制、复制、创新三大系列,仿古、移植、复制、工艺、观赏、实用等六个类别 300多个品种,成为全国同行业最大的黑陶生产基地。

目前,该企业年生产黑陶十万件,产品远销英、法、德、意大利、加拿大等200多个国家、地区,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

记者 宋宜广 通讯员 刘克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