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罗华三家庭:言传身教传承好家风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南通讯员高晓燕

在武城县郝王庄镇罗庄村有这样一户家庭:这个家秉承儒家文化之精髓,以仁、智、礼、义、信教育孩子做人,以温、良、恭、俭、让教育孩子处事,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做表率,将四个初中毕业的孩子培养成人,这个家庭教育的孩子不仅成就斐然,而且还继承和发扬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和万事兴的优良传统,成为远近皆知的和睦大家庭。这就是郝王庄镇罗庄村罗华三家庭。“朴实做人、踏实做事。”一直是罗华三夫妇做人的原则,年轻时,罗华三农忙耕种,农闲时做生产销售香油的小本买卖。虽然生活不易,但街坊邻里有困难,罗华三总是热心相助。因为朴实敦厚且诚信经营,他的香油卖到了周边几个县市。妻子霍书兰出身书香门第,但因种种原因初中毕业后下学务农。勤劳善良的她,曾做过村里的民办教师,也当过赤脚医生,行行做得出色。村里谁家有个头疼脑热需要打针,都爱找霍书兰帮忙。

除了夫妻俩做事踏实外,他们还言传身教,在那个经济匮乏的年代,地里刨食的田野就是乡村生存的希望,田间小路边的花生、红薯、嫩玉米,无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都是最诱人的,但稚嫩的孩子们早就知道:“地里的东西是公家的,队长爷爷不让动,爸爸妈妈也不让动。”如今四个孩子无论是做会计师的女儿、还是当老总的儿子,都秉承着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处世之道。夫妻俩经常教育子女要有理想,做人要诚实厚道,助人为乐。“吃亏是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些话夫妻俩常常挂在嘴边,对孩子们耳提面命,长期受这种教育环境的熏陶,罗家的几个孩子接受了正统的传统文化教育。

除此之外,他们还教会孩子们“百善孝为先”。几十年前秋收时节,霍书兰母亲、丈夫同时病倒,她寸步不离守在母亲床前一月有余,直到母亲康复。三个儿子效仿母亲,主动挑起照顾父亲和秋收农活的重担。当时长子16岁,幼子仅11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直到今天,不管工作多忙,老人有事时打一个电话,远在外地的子女定会及时来到父母身边。孙辈更是对长辈孝敬有加,长孙远在美国求学不能陪伴尽孝,就时常去敬老院、孤儿院做义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