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城市全媒体联盟走进扬州生态科技新城

“七河八岛”生态保护性开发成效初现
生态科技新城中的马可波罗花世界繁花似锦


  □文/图 新华日报记者王宏伟 本报记者朱爱国
■编者按
  中国大运河绵延3200多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经距离最长的人工运河。它纵贯南北,繁荣了沿线城市的商贸经济,滋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
  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沿线城市纷纷挖掘本地运河特色文化,融合传播运河文明,宣传地域文化、中国形象,彰显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
  以“融合、创新、共享”为主题,以打造沿线城市文旅融合发展平台、文旅精品推广平台、美好生活共享平台为目标,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联、扬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5月3日至6日在扬州举办。
  在5日举行的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论坛上,来自运河沿线京、津、冀、苏、浙、皖、鲁、豫8省(市)38个城市的媒体发起成立大运河城市全媒体联盟,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为指导,讲好大运河故事,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德州日报社作为首批联盟理事单位,派出记者前往参加了首次采访活动。
生态杠杆撬动产业腾飞
  烟花三月,扬州景美。今年“五一”假期,当名声在外的瘦西湖人流如织的时候,扬州东部的生态科技新城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2013年11月,扬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生态科技新城,专门负责未来城市中心——江广融合地带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万。区域交通便利,距扬州泰州国际机场23公里,启扬高速、沪陕高速分别从南北两端穿过,宁启铁路和连淮扬镇铁路呈十字形在区内交会,正在建设的“四位一体”扬州东部交通枢纽,是未来扬州对外开放的“第一门户”。
  5年多来,年轻的生态科技新城以“生态、科技”为底色,以“新人才、新产业、新城市”为定位,以建成跨江融合发展先导区、展示现代化名城形象示范区和转型发展核心区为目标,绘蓝图、护生态、打基础,打造一座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智慧新城,以“运作+”撬动“产业+”腾飞。
三场战役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先导区
  建一座新城,如白纸泼墨。通安路是新城中自在岛上唯一一条主干道,沿路自南向北而行便来到了“生态之窗”所在的华丰村,满眼望去,郁郁葱葱,景色宜人。可谁能想到,五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脏乱差的“垃圾回收站”。
  2014年2月17日,挂牌刚刚一个月的生态科技新城启动新城开发的首发战役——总投资10亿元的自在岛整体打造项目顺利开工,华丰村整治打响“第一枪”。
  27天的时间里,10多辆拖车运走了1200车次的垃圾,搬走了197户废旧品经营者,6.24平方公里的自在岛焕然一新,成为新城的生态中心和“七河八岛”保护性开发的样板工程。
  紧接着,第二场战役打响了——全面关闭搬迁全境沿岸39家船厂、砂石场,疏浚整治区域200余条河道。
  解决了视线上的污染,新城人第三场战役盯上了“看不见的污染”,全面落实污水防控措施。五年来,陆续新建了污水管网6公里,建成6个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将区内50多家企业废水纳入统一管理。
  今天,来到生态科技新城,眼前一番“千里莺啼绿映红”美景,这里被称为扬州的“绿肺”和“城市的后花园”。
  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地处江淮生态大走廊的生态科技新城当前又将担负起新的使命。未来,生活在江淮生态大走廊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新城人的回答是:“着眼江淮生态大走廊总体布局,突出生态治理和生态项目建设,展现‘城在水中、水在绿中、水岸绿城交互融合’的现实模样。 ”
三大板块抢抓机遇打造创新智慧新城
  81平方公里的生态科技新城,由北向南被划为三个特色鲜明的产业板块:北部生态休闲板块、中部科技新城板块、南部产业园板块。如今新城正以国际化视野抢抓机遇、拉高标杆、提升层次,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智慧新城。在新城的最北端,有一片莽莽的绿色和纵横交错的水系,这里素有“七河八岛”之称,也是扬州“一体两翼”及东联西拓战略的接合点。
  “七河八岛”实施“四控一禁”,让生态环境不再遭到无序开发的破坏,这是新城成立之初就定下的“主基调”。如今新城北部板块主打“生态休闲旅游牌”,突出旅游带动,完善大旅游产业链,实现旅游全域发展,力争“十三五”期间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目光聚焦到中部科技新城板块,这里是科技与创新的热土,是年轻人实现创业梦想的天堂。中部科技新城板块面积达14.45平方公里,依托高铁优势,积极对接吸纳苏南和长三角核心区的创新资源。
  作为核心区“创智坊”的首发项目,占地506亩,总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5亿元……一系列大手笔可见新城人视创新为第一生命力的决心和魄力。
  视角转换到新城的南部产业园板块,34平方公里的区域是日化产业的集群区,这里素有“中国牙刷之都”“中国酒店日用品之都”的美誉。从一支牙刷起家,到形成“旅游日化、卫生用品、新型包装材料”三大产业板块,杭集镇成功在轻工业界闯出一片广阔天地,成为江苏省旅游日化产品出口基地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2017年,杭集镇被国家住建部评为扬州市首个全国特色小镇;2018年,杭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运作时代打造“体育+经济”新业态
  万福大桥北侧,太平河上一艘艘赛艇如离弦之箭乘风破浪,不少市民兴致勃勃地观看百舸争流……近年来,全国赛艇大师赛、国际赛艇对抗赛、中英名校赛艇邀请赛等在太平河上精彩上演,哈佛、剑桥、牛津等国际著名大学代表队前来参赛。 2018年8月,为期半个月的全省第19届运动会赛艇皮划艇比赛,也在太平河举办,近1000名运动健儿划桨竞技。体育项目都是相通的,2018年10月,三星级全国沙滩排球比赛、四星级国际沙滩排球比赛也选择在风景秀美的太平河畔举办。此外,“大美扬州”“江豚保护”等各类公益论坛,亚布力青年论坛创新年会等一系列高端活动,企业家、高端知识型人才纷至沓来,进一步为新城经济发展孕育了“智囊团”、增添了“底气”!
  新区发展,要勤建设,更要强运作。近年来,新城以“运作”理念为指导,引入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新城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7%,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5亿元、税收收入3.95亿元,同比增幅位列全市第一,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势头。
  谈及发展经验,生态科技新城主要负责人表示,紧扣新城自然和经济资源,加大招商引资,扭住项目建设,为新城聚财气、稳增长,是新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新城一边招会、引赛、办节“搭台”,一边挖掘盘活老民居老厂房等资源,大力发展体验经济、定制经济、论坛经济、赛事经济。
大运河开凿演变史
早期大运河——
吴王夫差筑邗沟
  大运河历史悠久,开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邗沟与胥河。
  《左传》云:“吴城邗,沟通江淮。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由扬州北上淮安。此为大运河雏形,沟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成为大运河全线最早开凿段。从汉代至唐代,这段河道都是大运河的主航道,是历代漕运的主要通道。
  《光绪高淳县志》记载,“胥河,吴王阖闾伐楚,伍员开之,以通松道。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运输伐楚所用粮食,命伍子胥开挖运河,东通太湖,西入长江,胥河由此开凿。胥河流经宜兴、溧阳、高淳,穿过固城湖,西至芜湖接长江,大大便利了航运交通。
隋唐大运河——
共禹论功不较多
  隋唐大运河,史称南北大运河。它以河南洛阳为中心,向东北经浚县至山东直抵紧邻北京的涿郡;向东南经扬州拓展至长江以南,以杭州为终点。运河途经今之京、津、冀、鲁、苏、浙四省二市,全长约2700公里,水面宽30至70米,比当代京杭大运河还长1000公里。隋唐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各地,保障了漕运的发展和兴盛,带动了沿线城市的繁荣,增进了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推动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融合发展,大量陶瓷、铜镜、金银器、茶叶等由运河送抵全国各地,甚至扬帆起航销往海外,直接开启了盛唐经济、政治的空前繁荣局面。
京杭大运河——
裁弯取直贯京杭
  从元朝开始,国家政治中心转移。忽必烈下令开凿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等河道,贯通南北,漕运不再经河南、安徽,诞生了现今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迄今最长的人工河渠。明清两代,大运河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局部扩建和整治,进而成为全国交通大动脉。京杭大运河方便了漕运和盐运,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也加强了南北文化交融,扩大了北方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