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忆母亲

□王本贵

又是一个祭祀先人的日子,我们兄弟姊妹和孩子们十分虔诚的跪在父母的坟前,为逝去的父母和先辈们焚化纸钱,寄托哀思。在天堂的父母看见长大成人的子孙们也会露出爱抚的笑脸。可爱的母亲离开我们已四十五年了,可母亲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母亲生于农历一九一五年。母亲一生养育了我们兄弟姊妹六人,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拉扯成长,经历了许多的坎坷磨难。我的外祖母在母亲八岁时去世,母亲的两个姐姐已经出嫁,母亲和外祖父父女二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可以想象母亲小小年纪失去母爱的心灵痛苦和生活艰辛。及至母亲稍大,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悟性,向村中的婶子大娘们苦学女红线,待客烧饭等家务活。长大后能做的一手好针线活。我童年时,常为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干净得体的衣服自豪。母亲嫁到我们家后,日子也没好多少,我家有几亩薄田,收成不能温饱,靠父亲外出打工,挣点微博的收入补贴家用勉强度日,辛苦艰难可想而知。一九四九年解放土改时,分得了土地和房屋,日子慢慢好起来。可是好景不长,三年自然灾害导致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我家也不例外。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母亲为填饱一家人的肚子操劳奔波,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患上痨病而去世,终年五十九岁。这种病在今天不是难治之症,而在那个缺医少药,经济极度困难的年代,我可亲可怜的母亲在病痛的折磨下带着对儿女的牵挂永远离开了,成为我们兄弟姐妹心中永远的痛和怀念。

母亲虽然离开我们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可母亲为人处世勤俭持家的良好习惯和美德,我们永远铭记不忘,并成为激励我们学习和工作奋发努力上进的动力源泉。

母亲是一家之主,在物资贫乏的年代,打理好一家人的衣食花用实在不易,生活上精打细算,不浪费一点有用的或能吃的东西。在节约俭朴的同时,坚持勤俭劳作开源,冬日灯下纺线,春天上机织布,除踮着小脚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外,早起晚睡把房前屋后,沟头湾边的有限的属于我们家的闲散零星的能种植农作物的地方,全部种上可食的菜蔬、萝卜、蔓菁、胡萝卜、油谷菜、姜不辣等和少量庄稼。想办法填饱一家人的肚子,母亲自己也督促我们割草拔菜喂猪饲鸡,一年喂成一头二百来斤的猪,卖给当时的食品站,所得资金细水长流的作为一年的花销或重大开支。平时鸡下的蛋卖掉后做为日常开支的补充。磕磕绊绊的度过艰难时光。不管是物资贫乏还是略有好转,母亲都严格要求我们不能有一点的浪费行为,养成珍惜物品的好习惯。做到碗中不许剩饭,掰下的干粮要吃完,不能浪费点滴的食物。母亲勤俭不浪费的习惯,直接影响着我们,我们也传承了母亲的好习惯,养成对物品的敬畏心理。

母亲性格要强,做事有条理,爱动脑子,待人热情热心。生活困难时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哭穷说难,没向生产队申请过救济粮食或救济物。靠自己的努力和勤俭过日子,并说好日子要靠自己上进勤劳过起来,靠吃救济粮过不成好日子。她肯动脑子能把简单的食材作出多种多样的食物花样,不厌其烦的把生活调理的有滋有味,让我们全家吃的温饱有味。凡到我们家做过客的,无不夸赞母亲做的饭菜滋味好,口感佳。母亲不仅厨艺好,而且待人热情,只要到我们家的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母亲都笑脸相迎热情接待,拿烟倒水不厌其烦。逢年过节给孩子拿块糖,平时给孩子抓把枣,凡客人来家,母亲总是倾其所有发自内心的热情招待,哥哥及我的同学及后来的同事,凡到过我家的无不称赞母亲那发自内心的热情劲儿。我们家住处狭窄,这么多人两间正房,两间偏房,狭小的院子,但被母亲收拾的有条有理,农具、工具、生活用具搁放有序,小小院落干净利索。外人进院就感觉到是过日子的好人家。

母亲虽然是没文化的农村妇女,却有着对文化的渴望和敬畏。首先是不允许我们用带字的纸张当手纸,说那是对圣人和文化的不敬和亵渎,皇帝尚敬圣人,老百姓更要尊敬圣人和文化。再者生活再困难也让念书学习。我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临邑第二中学,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和交费通知单,交给正在井台洗衣服的母亲,并把交费数额(当时可能是月交费12元左右)告诉母亲,一听交费数额,母亲脸上没了儿子考上中学时的喜悦而沉思。最后眼含泪水沉重的对我说:“交这么多钱,咱念不起,不念了。”我们母子二人在井台旁相对而泣,对文化迫切向往的母亲因生活困难而让心爱的儿子辍学,心中是多么的痛苦,在痛苦中作出抉择是多么痛心。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这种情况又何止我一人呢。

母亲是一个乐于助人,尊重他人,心地善良的人。在生活困难时期,每到冬春季,沿门乞讨的很多,母亲告诉我们,有讨饭的到门,无论多少都不要让讨饭的空过,给讨饭的干粮时,不能给人吃剩的或已经咬过的,即使给一块也要重新掰一块,赶上吃饭时,要给讨饭的盛热粥热饭,让其喝下去暖和一些。母亲常说,人穷不丢人,吃喝嫖赌坑蒙拐骗不正经干才丢人。穷不扎根,富不长苗,人穷也是好人,不能小看穷人,也应尊重穷人。在邻里庄乡之间,经常有互通有无的事,母亲对上门借东西的,总是主动地毫不吝啬的给予。母亲常说谁也有缺这少那的时候,互相帮忙是人之常情应该的。每到春天牵机、刷机、织布的比较多,并需多人合作,母亲总是放下自己手中活,赶去给婶子、大娘、姊妹、妯娌们帮忙。母亲并教育我们给人帮忙不要惜力气,要真心卖力。不要贪图别人的便宜,别贪恋意外财,母亲时常对我说:“别人身上的肉永远长不到自己身上,要自己长进挣钱养家才是正道”。我们记住母亲的话,让母亲的好品德在我们身上传承下去。

母亲是讲诚信信用的人,母亲时常告诉我们:“向别人借钱物,要远支近还,归还日期要尽量提前,不能失信。勤借勤还,再借不难。实在到期归还不了的,要提前向债权人说明情况和归还日期,征得同意,但再一再二不能再三。”用母亲的说法:别人借钱物给我们,给帮了忙,救了急,怎能再失信不按时归还。无论多困难,也要讲信用,否则以后怎么生活在社会上呢?母亲的教导犹在耳边,但斯人已逝,又让我怎能不怀念呢?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