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1952,路过德州胜利桥……

1952年

1月7日 德州专署下达增产节约、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七项指示。即:不准吃请;不准收礼;不准克公肥私;不准欠群众饭帐;不准干涉群众婚丧嫁娶;不准随意摊派、募捐;不准聚赌包赌。

1月8日 德县与陵县合并称陵县。从两县中划出5个区,分别并入平原、临邑、吴桥等县。对其他县的区也作了部分调整,共减少20个区。

3月27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拨给本区补助粮84万斤,以解决贫困烈、军属生活及需。

3月 本区首次试办四处农业生产合作社。即临邑县翟德海社,陵县刘立德社,张世仁社,齐河县张光礼社。共60户,229人。

4月9日 临邑县在“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中搞逼供信,造成县联社工作人员靳安春一家6人投井自杀。中共德州地委立即派员调查,并于10日发出正确对待贪污分子家属工作的指示。

5月 全区各乡相继召开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乡人民政府。

5月 渤海军区撤销。

10月16日 本区对国家机关、党派团体、事业单位的干部和二等乙级以上的革命残废军人,实行公费医疗。到1985年,全区实行公费医疗的共87355人。

10月18日 本区29名代表参加山东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10月 东光、吴桥、南皮、宁津、庆云、盐山六县划归河北省沧州专区。河北省将夏津、恩县、武城三县和临清、馆陶县的三个镇,划归德州专区。至此,全区辖12县1市。下设7镇116区。

11月12日 经中共山东分局批准,成立中共德州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是年 开展人民民主运动。区内已有8县1市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出县(市)政府委员会。有603个乡实行民主建政。

是年 德州市在卫运河建木排架公路桥,命名为“胜利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德州地区在卫运河上建造的第一座公路桥。

是年 国家投资3万元(折新人民币),兴修运河武城县曹口扬水站,于1953年建成,灌溉能力为3千亩。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俞荣

时光回溯到1952年,铁西运河边上欢声笑语,一架连通两岸的单排木质桥建立,这不仅意味着今后运河两岸来往更加便利,还预示着运河经济圈将会迎来更加繁荣的景象,也为通电线路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同年,德州地区实现通电。

这架见证了运河德州段发展史、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建筑,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德州地区在卫运河上建造的第一座公路桥——胜利桥。

胜利桥景色宜人是德州最繁华地点之一

“月细仅如钩,疑升复疑没,每人沙间坐,白露湿罗袜,低头怨去船,举头愁残月。”嘉靖年进士王世贞曾作诗描写徐家渡口,称赞这里景色宜人,解放后这里改名为上码头渡口,胜利桥就建于此处。

据史料记载,德州曾是四大漕运粮仓之一,境内运河段有8个渡口,分别是浮桥渡口、彭家船渡口、百草洼渡口、老君堂渡口、第六屯渡口、桑园镇渡口、上码头渡口和第三屯渡口。随漕运发展,德州从农业城市转为商业城市,城市建设也围绕着保护漕粮开展。而上码头渡口是当时最繁华的渡口之一,往来商客不断,且处于交通要隘。

1952年,由山东省交通厅与衡水地区联合投资,修建了长60米、宽6米的单排桩木架桥,起名为胜利桥。

胜利桥贸易发达德州美食流传已久

胜利桥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漕运历史,使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铁西地区成为开展贸易的要地。

据专家介绍,当时两岸边上各类商贩往来不息,有些运粮商人路过此处,想要买些肉食、美酒,在船上直接把钱扔上来,或者商贩拿着竹竿将钱取上来,然后商贩再把卖的物品扔回船里,动作一气呵成、准头分毫不差。

胜利桥建成后,运河两岸来往更加便捷,此处经济更加繁荣。德州传统美食德鲤、糖一南一北胜利桥与文革桥上笑语不断

对于很多老德州人来说,聊起胜利桥的历史就不得不提一提文革桥(原广川桥、今天衢桥),文革桥在战争年代几经修建,直到1968年,由国家投资50万元,修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建成之处还设立了供人们休闲的小公园,有语录牌、宣传廊,是当时德州的一处新景点。

之所以这两座桥被人们如此紧密的联系起来,是因为在胜利桥和文革桥间的河段上,每年春夏时节举行的群众性游泳活动。在活动前几天,四女寺节制闸会开闸放水,河面加宽水流湍急气势磅礴。

游泳爱好者以单位为方阵,在胜利桥处集合并下水出发,在水中推着标语、彩旗等顺水而下,几百人争先恐后跃入水中。终点设在文革桥,群众站在桥上、岸边欢迎游泳健儿,两岸笑语不断。

一桥见证大运河德州段航运历史

1972年,国家投资48万元,将原胜利桥改建为长100米、宽10.5米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1980年进行了扩建,桥面宽度15米。2001年,对胜利桥实施了拆除重建,建成了82米长、宽达36米,双向六车道的桥梁。“从木桥变成钢筋混凝土桥,再不断加宽、重建,胜利桥越来越漂亮、坚固,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一位居住在运河经济开发区的老人表示,老一辈的德州人见证了胜利桥的建设、修葺,胜利桥也见证了大运河德州段航运历史,和新中国解放70年的壮丽征程。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