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办有为教育

德开小学举办校园吉尼斯挑战赛

德开小学以名师培养为抓手,注重学生素质提升,创新学校家庭教育合作模式——

□本报记者于斌本报通讯员孙贤朱静

“办家庭教育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万人学校,让家长们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给予孩子们多方面的发展。 ”3月29日,在德开小学一楼会议室,一所具有特殊意义的学校——德开家庭教育学校正式揭牌,该校校长孟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据介绍,德开家庭教育学校秉承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理念,将学校功能与家庭功能融入其中,实现互补,努力打造促进学生人格健全的教育共同体。这是该校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又一举措。

德开小学前身为宋官屯镇实验小学,2008年整合建校,是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所城市小学,也是我区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标志。“不论是教学还是教师管理培养,我的理念是‘无为而治’,即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以‘无为’的形式达到‘有为’的目的,从‘无为’之道中开辟一条‘有为’的教育之路。 ”孟杰说。建校以来,德开小学以名师培养为抓手,开设名师成长俱乐部,成为全国典范;探索实行“零作业”新模式,在减少学生负担的同时,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将家庭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让学生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质……成为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标杆学校。

因材施教剔除无效作业,放飞课余生活

近日,在网上流传着一些关于陪娃写作业的视频,视频将“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句话演绎到了极致,虽说有夸张的成分,但做作业已成为目前小学教育的一个侧写。“这种情况,在德开小学几乎见不到。”孟杰认为,作业量的多少并不会直接提升成绩,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才是真正影响孩子成绩的要素。自2015年开始,德开小学探索实行“零作业”模式,即取消传统的抄抄写写,用学生感兴趣的实践作业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真正让学习变得快乐。

课余“零作业”,这是一种颠覆性的改革,孟杰为何有这样的决心?他说,自己决定探索这种模式,源于一次被“吐槽”经历。 2013年的一天,他坐公交车上班,座位后面两位家长正在谈论孩子的学习情况。其中一人就抱怨现在小学生作业太多,而且多数都是抄写,有时感觉对孩子是一种折磨。从家长的交谈中孟杰得知,他们的孩子都在自己的学校就读。“家长心疼、孩子辛苦、老师辛劳,但成绩却提不上去。从那时起,我就一直想要找到一种新模式,改变这一现状。 ”孟杰说。

经过调研和座谈,孟杰先从每个年级拿出一个班级,探索取消传统作业形式,从简单抄写转变为“自主命题”,并根据孩子在校成绩和家庭情况“因材施教”,即不同情况的孩子布置不同作业,让孩子们既能巩固所学,又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规定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设为自习,由老师辅导孩子完成课堂作业,减轻家长负担,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时间。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零作业”班级成绩不降反升,不仅是成绩进步,学生体育、文艺、创意等方面都有所长,个个性格开朗,遂将这种模式在全校推开。推广3年来,有过质疑也有过困难,但最终收获了最好的结果,德开小学学生考试成绩在全区依然名列前茅,学生综合素质飞速提升,家长们理解并支持“零作业”。

名师培养让教师都成为“总导演”

2018年,德开小学喜结硕果:王凤霞、张珊珊、段俊环荣获德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李帅、赵林娜、孙芳荣获德州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刘艳春、王朋、王凤静荣获德州市教学成果三等奖。该校成为全市获奖最多的小学。

一个学校的发展,靠的是什么?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归根结底是教师队伍的建设。

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孟杰认为,这个观点也同样适用于学校管理。他主张“无为而治”,将中层干部和普通老师推上学校管理舞台,自己隐身幕后,宏观管理学校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挖掘他们的管理和研究潜能,使其尽情施展才华。

现任共青团德州市委总辅导员的李彦峰2015年以前在德开小学任教,课余时间他喜欢研究一些小发明,并自己编制教材,希望将其设为一门课程在全校推广,得到了孟杰的大力支持。李彦峰组建了“科技制作社团”,带领学生研究出的多项作品在全国获奖,李彦峰本人也被评为全省十佳科技辅导员,省、市领导多次到校考察科技创新教育。 2015年,全省科技创新教育现场会在德开小学成功举行,李彦峰可谓功不可没。

优秀的学校,不仅能培养好的学生,更能打造名师。李彦峰的成功让孟杰有了灵感,2014年2月26日,德开小学成立“名师成长俱乐部”,老师自愿加入,在教学之余研究讨论自己喜欢的科目,发挥自身特长。王海新老师加入“名师成长俱乐部”后,成立了自己的个性工作室,针对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较重的实际情况,在学校及“俱乐部”的鼓励支持下,着手“零作业”的探索和尝试。结合区情校情、学生身心特点,他和同学们共同商议编印了《零作业指导手册》。他们所带班级的学生课后没有书面作业,只需要按照指导手册完成一些动手实践性的任务。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该模式得到家长的一致认可。

截至目前,俱乐部老师成立了56个职业个性工作室,开发了上百种校本课程。学校在系统梳理后,形成了德开小学“幸福+”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获评“山东省优秀课程”。“名师成长俱乐部”积极帮助每位教师找准位置、认准方向,努力为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越来越多的老师走出校门举办讲座,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学校已有马小红、秦琳、左培、王海新等20多位教师分赴北京、重庆、喀什等20多个城市举办讲座。

在日常管理和教师培养中,孟杰采取的是扁平化管理和项目化推进,在学校内实行年级组扁平式积分管理,一个年级相当于一个学校,包级校长负责组内全方面的管理,落实学校的各项要求,职责细化,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年级组内还设有教导处、少先队、总务处、工会、教科研等与学校各管理部门对口的负责人,负责组织本组内的诸如常规检查、读书沙龙、工会文体活动等。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年级组的每一个老师都享受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别样精彩。同时,学校将诸多教育教学事务分解成“名师俱乐部项目”“学生阅读项目”“课程建设项目”等。在这些项目中既有常抓不懈的,也有紧急任务临时组建的,由主要负责人负责项目策划,带领项目组成员实施完成,并最后进行总结,由校委会进行考核评估。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看不到校长的身影,他的作用也就是对项目策划提出建议,或项目完成后的评估。大家都围绕一个项目进行,为项目而服务,而不是为校长而干,校长在“项目式”管理下“隐身”。

内外联动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

众所周知,在现代教育中,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推崇。德开小学虽然是城市小学,但生源还是来自周边的一些城中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教育的本源是要教怎样做人,一个孩子要具备完整的人格,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近些年,我们在抓教学的同时,有意提升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参与度,从习惯入手,让孩子们全面发展。 ”孟杰说。

德开家庭教育学校的建立是该校开启“家校联合”的一个探索。 2014年,该校实行开放式教学,注重家校联系,让家长走进教室,与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改变家长“教育是学校一方责任”的观念。举办丰富的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成长的同时增强亲子互动,为家庭教育打牢基础。

孟杰介绍,德开家庭教育学校把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其中学校主要是培养以知识为载体的学习习惯,家庭负责培养生活习惯。针对家庭教育学校的所有课程,将以日学、周写、月总结的方式进行日常考核,每年儿童节期间对学生习惯和生活技能养成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考核结业证。这样,德开小学的孩子们在小学毕业时既能拿到小学毕业证书,也能拿到德开家庭教育学校颁发的证书。“家庭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思想,目前家庭教育学校正在探索阶段,相信未来一定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阵地。 ”孟杰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