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整合+扩项,让检验检测更全面

工作人员检测农副产品。 记者钟伟摄

□本报记者钟伟本报通讯员王志高敏

“自从建起了这个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我们再也不用跑到济南等地进行产品检测了,既节省了时间,也降低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4月13日,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送来各农贸市场农产品检测样品时如是说。

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是我市2014年整合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的检验检测资源后成立的机构。该中心试验室面积达2600平方米,仪器设备150台套,拥有先进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质联用仪等检测设备。“中心的建立不是简单地将相关机构捆绑合并,而是把他们有效整合为一个整体。我们通过资源整合+增项扩项,让检验检测更全面、可靠。 ”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主任李佃水如是说。

立足本职——

保质保量、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检验任务

4月15日一上班,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立马进入工作状态。他们换好统一的白大褂,戴好口罩,手拿记录本,抄着“家伙”,陆续进入实验工作区。工作人员李娜今天的任务是对由市食药监局随机抽取的瓜果蔬菜等农副产品样品进行农药残留等项目的检验。只见她先去样品室将样品从冷冻箱里取出整齐摆放在留样室样品架上,然后对照任务单仔细核对自己的工作项目,合理安排实验过程。这一天,她需要对相关产品实施多达30个参数的检测,甚至很多时候为完成任务要忙到晚上,晚上七八点钟下班也是常事。

去年以来,该中心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充分调配人力资源,合理安排,克难奋进,全面保质保量完成了2018年度食品药品检验任务。目前已完成387批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其中,流通环节食品280余批次,餐饮环节百余批次。并及时总结上报了食品安全质量分析报告,对食品抽检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增项扩项——

检测范围由菜篮子拓展到餐桌

4月5日至7日,省农业厅组织评审专家一行3人对该中心检测项目增项、扩项工作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组对业务受理、样品管理、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等情况进行细致检查,对相关检验检测人员和授权签字人进行考核,抽查了扩项涉及的仪器设备档案、相关检测人员业绩档案、文件的授控与发放、质量监督记录、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报告以及扩项项目的典型检测报告等,安排了34项现场实验,出具相关检测报告3份。最终,评审专家对中心工作予以高度认可。

据了解,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组建以来,先后取得了省级相关资质认定证书等,具备了食品、农产品、粮食、水等相应的法定检测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由‘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安全、吃健康’转变,对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通过认定的检测项目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检测工作的要求。为此,我们积极与相关监管部门对接,把社会关注度高、监管部门重点监管的检测项目进行整理,启动了本次增项、扩项工作,在用好现有仪器、人员的基础上,使检测项目能检尽检,能扩尽扩。 ”李佃水表示。

这已经不是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第一次增项、扩项。去年3月中旬他们首次确定将检验检测工作实施增、扩项,7月底完成所有材料准备及技能培训工作,9月1日至2日迎接省资质认定评审专家组审核,专家提出9个整改项,中心及时将整改项全部完成。目前,该中心可检测范围覆盖调味品、枣制品、农副产品、白酒、米面油等100多个产品,涉及理化、微生物、添加剂、重金属、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物等3000多个参数的监督抽检,检测范围由菜篮子拓展到餐桌。

不仅如此,他们还积极对接标准,按照国家规定将已过期的检验检测标准进行调整和变更,经省质监局审批通过。

强化基础——

打造一支强专项、会多项的人才队伍

随着该中心检验检测业务的不断扩大,新领域带来的挑战与技术难点不断出现,成为发展的瓶颈,而能力验证正是破解这一瓶颈的重要举措。

“我们通过提升人员能力不断强化工作基础,积极打造一支强专项、会多项的人才队伍。结合‘以研带培’和‘以检代培’,深入开展业务素质、技术技能的教育培训,同时加强人员资质及监督管理,确保各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资源与检验工作任务相匹配。 ”李佃水说。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中心对人才培训的重视。 2018年1月17日输送4名工作人员到滨州参加“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实施转版和管理体系文件编写”暨“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内审员”培训班;3月13日派2名检测人员到庆云县检验检测中心交流学习;6月3日至5日邀请普析工程师到中心授课;8月12日至13日邀请济南双松工程师到中心讲解致病菌检测;10月22日输送3名技术人员到济南参加“RBT214宣贯及体系换版”培训班;12月底安排检测工作人员到北京路桥公司跟班学习一周,学习微生物、致病菌检测方法和操作规范等。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