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里的“扶贫助残经”

王洪军精心钻研葫芦雕刻技艺

杨金波、孙全伟、刘晶淼正在利用直播营销葫芦

大学生来工作室实习

工作室众人代言葫芦雕刻

杨金波指导孙全伟学习葫芦雕刻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崔忠伟胡兵摄影报道

在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年近50岁的杨金波是远近闻名的“葫芦大王”。在他的美葫轩工作室,房顶上挂着葫芦,展厅里摆放着葫芦,雕刻葫芦、彩绘葫芦、烙画葫芦、如意葫芦等应有尽有。这些葫芦工艺品都出自杨金波的制作团队,他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通过手工艺扶贫助残,让每个人都能自食其力。

2017年10月,杨金波在占地2000平方米的大棚里成立了葫芦工艺创作室,开始专心制作葫芦工艺品。杨金波痴迷钻研葫芦,四处拜访名师,掌握了葫芦种植、加工技艺。学成归来,他在自家地里种植了四亩地24个品种的葫芦。

葫芦的音与“福禄”相近,葫芦嘴小肚大的外形,寓意聚财纳福,所以民间有“葫芦压台财运滚滚来”的说法。

当下,直播平台给了创业的机会,杨金波正在打造一个营销团队,邀请身患肌无力症的歌手孙全伟加入进来,通过讲故事、表演才艺等方式吸引线上客户,让更多人了解葫芦产品。通过直播平台,葫雕小师傅王明宇认识了杨金波,从哈尔滨来到禹城,负责葫芦产品的创意和开发。

在杨金波的工作室,身患残疾的王洪军和刘学正在雕刻作品。王洪军学习葫芦雕刻之前,没有稳定工作,参加禹城市残疾人文化创业技能培训后,与杨金波结缘,选择留了下来。刘学为了固定葫芦,还特意制作了一个模具,用松紧带勒住葫芦,以便于精雕细琢。

在工作室里,还有退休老师张培军在发挥余热,大学生小丽前来实习,杨金波让更多人有了展示技艺和学习的平台。杨金波的葫芦里装满了“扶贫助残经”,他特意招聘身患残疾的工人,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找回自信,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注重挖掘民间艺人和传统手工艺者等本土人才,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号召大家发展特色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党委书记訾丙军听说杨金波的事迹后,曾多次登门调研,并为杨金波当起了义务推销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