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战斗

胡月强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迎来了祖国70年华诞。抚今追昔,我作为一名普通的电力员工,从1985年上班,至今已30余年,亲眼目睹了庆电发生的巨变。其中我亲历的一次风雪鏖战,时而忆起,让我倍受感动,终生难忘。

1985年我分配到任桥农电站上班。该站投运20年,设备严重老化,其中常家42线主干线长达50余公里,导线型号基本上是25平方毫米,且无钢芯,遇到恶劣天气经常出事故,严重影响农民的用电质量,为此公司决定更换粗导线和绝缘子。

仲冬时节,霜气肃杀,万物凋零,寒气袭人。我和老师傅们顶风冒霜,起早贪黑奋战在荒郊野外。当时施工条件非常落后,都是人拉肩扛,效率低、进度慢。几天下来,大家有的嘴上起了燎泡,有的手上裂了口子,渗着血丝,但都是毫无怨言,照样干劲十足,斗志昂扬。老师傅们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他们都是庆云电力事业的元老级人物,大多数已近50岁。至今,我清楚记得老郝师傅说过的一句话:“庆云县的电线杆我都爬了不是一遍了。”

天短阳少,风冽寒重,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大家依然精神百倍,干劲冲天。一天,我们正在大刘闸至大高村一段施工,大家和往常一样,忙着拆旧线、换瓷瓶、铺设新导线,干得热火朝天。这时天上飘起了雪花,当时大家也没介意,可不一会儿北风呼啸,裹着鹅毛大雪铺天盖地涌来,打得人睁不开眼,是停工还是继续干下去?大家一时没了主意。最后,站长和几个老师傅一商量,一致同意一鼓作气把线架完。机不可失,时不可待,说干就干。大家各自操起工具,又重新奔波在莽莽风雪中。

风撕雪抽,寒流刺骨,已是下午4点多钟,大家只吃了早饭,又饥又累,但面对风雪的疯狂挑衅,大家毫不畏惧,越干越勇。霍师傅从杆上下来已冻得说不出话来,衣裳结了一层冰,鬓角花白的头发上挂着冰凌;王师傅患有胃溃疡,疼得蹲在雪地里接线;胡师傅手上淌着血躬着腰打拉线。

冬季天黑得早,傍晚时分,这一段线路终于更换完毕,顺利地送上电。望着远处村庄隐隐约约的灯光,大家把冻饿都忘了,欣慰地笑了。

岁月流逝,光阴似箭,转眼30余年过去了,我间或与新员工说起这次难忘的战斗,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和自豪。这短短30余年,我亲眼目睹了庆云电力事业这些年发生的巨变。任桥变电站作为德州地区的第一个35KV变电站,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于2001年光荣“退休”。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国家加大了投资力度,供电管理更到位,服务更规范,电网连续升级改造,供电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各种家用电器陆续走进千家万户,老百姓用电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供电区域遍布城、乡、村各个角落,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大大增强,全部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年供电量超过10个亿千瓦时,全县的经济和城乡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现在,我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抚今追昔,不胜感慨。当年那些庆云电力事业的创业者,现大都是古稀、耄耋之年,没有他们当年的无私奉献就没有庆云电力事业的今天。值祖国70周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我衷心地祝愿老前辈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祝愿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繁荣昌盛,千秋万代永不褪色!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