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百姓生活

□本报记者胥爱珍本报通讯员董运

“听了老师讲课很受教育,回去后我一定多向亲人朋友传播移风易俗的思想,跟大家一起摒弃不良的社会风气。 ”4月1日,袁桥镇牟庄社区居民王秀月深有感触地说。当日,牟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移风易俗”专题讲座,吸引了近百名居民前来聆听。

今年起,我区在志愿开发区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已建设的志愿服务中心,加强资源整合,聚焦群众需求,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制定“六有”标准,建设三级网络

4月1日,梁子黑陶博物馆、景津集团、协同发展示范区展厅等单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基地授牌,标志着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再进一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时代新风,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区党工委宣传部副部长杨玉红介绍,今年2月,我区印发《关于在全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实际,按照有机构、有场所、有队伍、有计划、有档案、有成效的“六有”标准,建设区(实践中心)——镇街(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三级文明实践网络。

“目前,我们在扎实做好宋官屯街道、袁桥镇市级试点的基础上,加紧区级实践中心建设,上半年,各镇街将分别完成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和3至5个村(社区)试点,下半年在有条件的村(社区)全面铺开。 ”杨玉红说。

载体建设的顺利推进,得益于我区志愿开发区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目前,区级、镇街、社区(村级)层面分别建立了开发区志愿服务中心、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驿站,澳德乐时代广场、董子文化街、柳湖书院等场所建设了志愿便民服务站点,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载体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突出“七传”内容,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市委党校专家、百姓宣讲团成员、区直单位选拔人员……”在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宣讲人才库里,容纳了来自不同领域的167名人才。“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要定期集中开展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 ”杨玉红介绍说,实践活动主题必须明确,内容重点要突出,切实做到传理论、传政策、传文化、传法治、传道德、传科技、传健康等7方面内容。

为此,区文明办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等方式,征集群众对实践活动的建议,在区直部门、青年群体、妇女群体等不同群体中进行选拔,建立了167名人才组成的宣讲人才库。根据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不同特点,制定了2019年度宣讲和巡演计划,采取文艺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目前,全区共有8000余名注册志愿者,106支志愿者服务队伍,这些志愿者都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践行者。 ”杨玉红认为,志愿服务力量的汇聚融合,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红火开展的人才支撑。

创新服务形式,让群众真正受益

不仅有科学理论、党的政策,还有农业养殖、法律常识、养生保健,甚至还有瑜伽课程……2019年袁桥镇袁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活动安排丰富多彩。这些服务课程都是社区服务中心根据社区居民意愿需求安排的,精准又贴心。“政策多了,不见得老百姓能听得懂;形式活了,不见得内容有力。 ”杨玉红说,为了避免各级文明实践活动的单调化、形式化及“一刀切”,把服务真正送到百姓心里,我区把文明实践活动重点放在村(社区),把实践活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活动时间安排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实现机制化、常态化。“通过进门入户、开展小型专项活动等,提供面对面的贴心服务,与群众建立亲密信赖关系,培植情感基础,提升实践活动人气是我们提倡的工作方式。 ”杨玉红说,各级实践活动阵地通过“讲、评、帮、乐、庆”等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政策理论、文化惠民、扶贫济困等服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接下来,区文明办将加大策划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力度,把更多人调动起来,覆盖、辐射更多人群、行业和区域,让广大老百姓真正受益。 ”她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