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老兵李延龙搜集整理革命故事,加入五老志愿者队伍|发挥余热 传递红色精神

3月25日,在乐陵市渤海家园小区,记者见到了78岁的退役军人李延龙。身穿五老志愿者红马甲,精神矍铄,身板硬朗,仍能窥见当年的飒爽英姿。

  李延龙将自己的人生分为了3个阶段:16年从军卫国、26年干事创业、剩下的所有时间服务社会。在他书房的墙面上,贴满了各个时期的照片和荣誉证书,衣架上绿军装胸前的3枚军功章,闪闪发亮。指着这些,李延龙对记者说:“是部队成就了我,这辈子无论做什么,我都会提醒自己‘你曾是一名军人’。 ”

  李延龙是乐陵市花园镇范家桥村人。1963年高中毕业的他在报考大学与当兵入伍之间选择了后者,由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很多人不理解,但李延龙却笑着说:“保家卫国是我辈青年应尽的义务。”当年8月,他与26名同学一起离开家乡,到广州军区空军高炮部队服役。由于各方面表现优异,他被分到全师唯一的四型炮瞄雷达站,担任雷达主要操纵手。曾两次奔赴前线,参加抗美援越战争,并多次立功。

  如果说16年的军旅生涯,炼就了李延龙吃苦耐劳、永不言败的精神和铁一般的意志,26年的工作经历,则让他更加踏实、有担当。工作中,李延龙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带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严谨的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岗位每一份职责。

  1978年8月,37岁的李延龙转业回到家乡,被分配到了当时的乐陵商业局,但是他觉得商业领域自己并不擅长,便主动要求到铁营乡武装部就职。铁营是当时乐陵有名的落后乡镇,李延龙身先士卒,既带着民兵们刻苦训练,又抓生产带着他们下地干活。“大家比着干,有了积极性,人心也齐了。 ”李延龙说。由于工作突出,他曾被评为“先进武装部长”。1989年,李延龙调到县计生局工作,主要负责信访与督察。上任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下了“底子清、政策明、打头阵、无私情”12字目标,摸清底数,了解情况,一碗水端平,秉公处理,多次被评为系统内先进工作者。

  2004年李延龙正式退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常大娘的故事。常大娘是乐陵有名的抗日英雄,带领一家人挖地道、养伤员、察敌情、送情报,为抗战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然而李延龙发现,虽然乐陵人对常大娘的事耳熟能详,但是无论是文献还是典籍,对她的记载都不多。“这么伟大的一位平民英雄,值得我们为她著书立说。 ”曾经在部队从事文字工作的李延龙打算为常大娘写本书。

  听说了这件事,不少朋友都劝他:“常大娘的记载实在太少,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也不多。过去有些专业人士尝试过,都没有成功,你还是别为难自己了。 ”但是李延龙不肯罢休,他凭着军人的一股韧劲儿,四处寻访,了解到一点就记录一点,回到家整理成文章在报刊上连续发表,受到社会关注,好评不断。

  由于不会使用电脑打字,他一直坚持手写,再拿到文印社请人打出来,反复修改。乐陵市卫生健康局的领导得知他的事情后,十分敬佩也十分支持,安排专人帮他打印文稿,局里的打印复印设备让他随时使用。在多方的支持下,李延龙一直笔耕不辍,截至目前,共整理出了《永远的常大娘》《宋哲元将军传上部》等6部文稿、发表130多篇文章,共计50多万字。

  近年来,李延龙除了用文字抒发红色情怀外,还加入了乐陵市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行列,走进学校、社区,向市民讲述自己亲历的战争、讲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虽然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但他仍然坚持。截至目前宣讲已超百场,获评市级“十佳五老志愿者”。

“百病缠身何所惧,只争朝夕创奇迹”“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这是李延龙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的,“我觉得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应该不断向前看,在新时代有新作为。今后我会继续传递红色精神,激发更多人的爱国情怀。 ”李延龙说。

记者、编辑|马乐 通讯员|王志、马莉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