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郑保屯镇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王南通讯员高书霞
  阳春三月,和煦的微风从运河边拂过,迎春花肆意绽放,夹杂着郑保屯人爽朗的笑声,一幅生动的春和景明图徐徐展开。在郑保屯村村民黄心武家,他母亲正在做着绢花工艺品,还不时抬头看一看电视上正在播放的全国“两会”报道。“这个代表提的‘八个梦想’太符合我们农民的期盼了,正是因为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离梦想的距离才能越来越近啊!”3月11日,黄心武说。由于黄心武身有残疾没有劳动能力,一家老小生活拮据,村里把这一家人纳入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对象,享受全镇扶贫项目分红和社会最低保障,他父母虽已年过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铄,闲暇之余还做起了工艺品加工,去年已经实现脱贫目标,家中的日子越来越好,老人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据悉,夏津县郑保屯镇通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百”工程,把志愿服务、政策宣讲、文化汇演送到了群众家门口。在文明力量的感召下,涌现出一大批榜样,他们用实际行动讲述“屯里好故事”,传递向上向善的文明力量。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移风易俗的持续努力,离不开育秧苗、除稗草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郑保屯镇以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重要途径,推动移风易俗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齐头并进,实现农村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春节过后,镇党委专门出台了郑保屯镇《关于进一步加强“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工作的实施方案》,调整规范15个村红白理事会组成人员,把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的内容,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持续减轻群众的人情负担。
  同时,为进一步加快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的进程,郑保屯镇组织包片包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赴武城、庆云等地学习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的先进经验,据了解,郑保屯镇所有党员干部均签署了《党员干部文明节俭办红白事承诺书》,严格遵守文明节俭办红白事的标准,自觉接受红白理事会和群众的监督,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逐步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广大群众参与、党群齐心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