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安香:一位81岁老人的34年敬老情

编者按:日前,全县第四届“最美家庭”受到表彰,每一个“最美家庭”都有着感人至深的家庭故事,不仅感动和温暖了人们的心灵,还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在这些“最美家庭”背后,都聚集着一个个最美的人,他们以孝老爱亲、夫妻和美、教子有方、勤劳致富弘扬家庭美德,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弘扬这种以好家风支撑起好社会的良好风气,本报自本期起,从中选取部分最美家庭的故事与广大读者分享。

在安头乡敬老院,有一位81岁的老太太,她不是在这里颐养天年,而是为老人服务的。她就是敬老院副院长郑安香,一名有着53年党龄的老党员。担任副院长30多年来,她先后荣获省敬老爱老先进人物、省民政厅优秀服务员、省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04年,她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老人眼里的至亲人

早晨六点,郑安香像往常一样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先打扫院子卫生,挨个宿舍叫老人们起床,再给老人们盛饭菜,给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饭,把吃过早饭的老人扶到院子里晒太阳,然后又开始给老人们叠被子、收拾宿舍、洗衣服……这样的工作她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还是在1984年的时候,时任安头乡小王村妇女主任的郑安香因为不怕苦不怕累,工作出色,又懂医术,被乡里挖过来担任新建乡敬老院的副院长。面对几间破旧且年久失修的土草房和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已近天命之年的她没有退却。她把家里的近万元积蓄拿出来,新建了六间平房,为老人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当时,敬老院迎来的第一批21个老人中,患老年痴呆和偏瘫的有 10多人,因为院里人手少,且都是年轻同志,郑安香主动把这些不能自理的老人揽过来,每天给他们穿衣、梳头、喂饭、洗脚、按摩、煎汤熬药……郑安香经常对老人们说:“只要我还能干一天,我就要和你们在一起,把敬老院办得更好,让你们的生活过得更舒适。 ”

有位老人孙德彪,因车祸导致瘫痪,到了敬老院后,郑安香每天不厌其烦地帮他擦洗身子、端屎端尿。见他衣服单薄,专门为他做了条厚棉裤,买了两个热水袋送给他。经过三年精心照料,老人竟一天天好起来,老人感激地说:“你不嫌脏不嫌苦,真比亲闺女还要亲啊! ”时间长了,老人们都对郑安香有了深深地依赖,有一位老人临终前跟她说:“你要活到 120岁,大家不能没有你。 ”尽管郑安香已过了退休年龄,但老人们坚持不让她退下来,在敬老院生活近10年的一名老人动情地说:“如果你要退下来,我们大家就跪到乡政府去,求也要把你求下来。 ”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郑安香已迎来了建院以来第七批老人,可她依然记得自己的承诺,时刻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儿女眼里的“狠心”娘

郑安香共有五个子女,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很孝顺,家境也都不错,儿子也曾多次提出要接她去县城住楼房,可即便是过年,郑安香在儿子那里最多住一周就要回敬老院。在她五个子女的记忆里,母亲在家的时间很少,敬老院已成了他们的“家”。

“妈,你都十一年没来我家住下了,也不牵挂我,你怎么这么狠心呢。 ”郑安香的大女儿边说边抹眼泪。 2016年,郑安香的大女儿查出患有直肠癌,需要立刻手术,郑安香知道后心疼的直掉眼泪,却又不忍心抛下依赖她的老人们,院长和老人们都劝她:“去好好陪你闺女几天吧,她现在需要你。 ”可她仅仅去了半天就回来了,依然利索地给大家按摩、喂饭、喂药。她说:“闺女有她婆家人伺候着就行,我在那里也没啥事,可老人们离不开我。 ”

敬老院的工作人员说,郑安香不容易,她老伴去世前因脑血栓后遗症整整在病床上躺了5年,在这5年里,她既要照常上班照顾院里的老人们,又要回家伺候老伴,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她用一辆脚蹬三轮车往来于小王村和敬老院之间,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家里家外两副重担。

“我们兄妹都很心疼她,这么大年龄了,希望她能像其他老人一样安享晚年,别再这么累,可她态度很坚决,不离开敬老院、不离开老人们,现在敬老院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经常过来看看母亲。 ”郑安香的三女儿无奈的对我们说。郑安香平时很少去儿女家,有一次,三女儿为让她到家吃顿饭,好好休息一下,就骗她说在外打工的外孙女今天要回来,想姥姥了,“爱孙心切”的郑安香这才留了下来。第二天早晨五点不到,郑安香就准备回敬老院,“我不放心老人们,我得回去给老人们准备早饭,还有几个老人我要亲自喂。 ”说着,她骑着三轮车就走了。

“有这样一个实诚又固执的婆婆真是没办法,让她回家享清福她不,81岁了还要照顾几十个老人,不过我很佩服她。虽然我坐月子婆婆也没在家待几天,但是我们不埋怨她,只要她身体好好的,每天快快乐乐的,我们支持她也会好好孝顺她。 ”郑安香的儿媳妇笑着说。

同事眼里的“郑娘娘”

当年,乡敬老院建院初期,由于乡财政困难,拨付给院里的资金不能满足老人们的正常生活支出,老人的生活十分清苦。为提高老人们生活质量,她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能力的老人,在敬老院的房前屋后开荒种田,发展养鸡等副业,使敬老院很快实现了粮、肉、菜自给自足,走出了一条以副养院的路子。

“多年来,郑安香既当副院长,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上,她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敬老院不能没有她。 ”院长李洪英说。郑安香的按摩推拿手法在十里八乡很有名,很多人都慕名而来,说来也奇怪,很多疑难杂症经她的手推拿,都会好很多,所以她的名气越来越大,在照顾老人之余,她还不辞辛苦为大家免费推拿。

“郑安香就像是我们的妈妈,她像呵护自己的女儿一样呵护着敬老院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我们每个人都爱郑娘娘。 ”敬老院副院长王秀芹这样评价郑安香。“娘娘”,一个简单而随意的方言称呼,道出了郑安香与同事们的真挚情感。

“两个月前,郑娘娘在夜里提热水壶时,不小心被烫伤了脸,我们去看她的时候,她整个脸肿的像发面馒头,只露出两个眼睛,看得我们心疼,我们都劝她在家多休息一段时间,可谁也没想到,仅仅四天后,她就骑着三轮车回来了。她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挨个屋子看望老人。 ”王秀芹说到了这里心疼地直掉眼泪。

34年来,她无怨无悔的照顾着一批又一批的老人,换来的是他们的信任和爱戴,在老人们和同事眼里,她是无可替代的人。“我现在虽然年龄大了,但身体挺好,只要我还能动,我就继续为老人们服务,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 ”郑安香的话掷地有声。 34年,她用乐观和坚强在风雨中为孤寡老人们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血脉相依的至美真情。

通讯员 曹春华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