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盘街道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当时他上午来到民政所,要求办理低保。我下午马上到村核实情况。”谈起钟王村王大爷,临盘街道民政工作人员李佩佩说,“了解到他的妻子多年偏瘫刚刚离世,早些年收养过侄女,但因生活贫困早已终止了收养关系。”

街道民政所将情况上报,经认定其符合特困人员条件,便为其办理了特困人员,比王大爷想办理的低保每年要多救助2400多元。保障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是临盘街道编密织牢民生安全网的重要举措。临盘街道不断加强民生保障力度,民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该街道在落实民政政策上,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实行民生网格管理,时时掌握民生信息。建立了街道、管区、村“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党员干部、后备力量是网格骨架,低保监管范围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实行点、线、面结合,落实村网格员点上主要责任、街道网格中心专线监管责任和各管区面上属地管理责任,将民生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建立了民生网格化大数据管理平台,群众反映问题第一时间能够找到网格员,网格员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对去世的低保人员和女儿外嫁的情况,当月报到街道民政所,街道民政所每月20号以前上报县民政局。

开展阳光低保,时刻接受监督。该街道每月15日派遣105名机关干部,挂包到村庄,进一步畅通“民声”表达渠道,仔细填写《民情日记》,统一建立民情档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回访反馈,切实做到民生问题在一线发现和解决。每次在公开栏张贴民政救助公开信息,接收群众监督和举报,把党的路线、方针、上级惠民利民政策及时传递给群众,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我们坚持每半年集中开展活动,组织一次机关干部深入每个村庄,对所包村庄的每个低保户、困难户情况进行走访一次,准确核定救助信息。”负责民政工作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室主任赵洪磊说。该街道分片召开座谈会,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围绕社会救助和低保退出等群众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开展摸底排查。广泛征求不同层面群众对群众低保的意见建议,及时组织村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对低保户和困难群众情况进行评议,对确实脱贫的低保户给予减员上报,对真正符合条件的群众按程序及时办理低保,对有临时困难的群众全面开展临时救助与“救急难”工作,解决燃眉之急。

发挥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是临盘街道比较成熟的做法。组织10家爱心企业联合开展“奉献爱心”活动,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实施就业救助,68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同时,为无劳动能力的164人设置了虚拟岗位,人均每月在企业领取报酬100元。筹集危房改造资金100多万元,实行住房救助,为全街道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开展“金秋助学”活动,资助贫困中小学生和新考上的本科生、硕士、博士226人,每人资助1000元资助金。开展重大节日走访慰问活动,为每户贫困群众送去油、面等生活用品。动员企业为每个贫困户赠送一吨清洁煤和一套环保炉具,让贫困群众温暖过冬。“重要的是政府兜底救助实现脱贫。”负责扶贫工作的办事处副主任王伟说,“我街道180户、484人通过享受低保,100户、111人通过享受特困,共计280户、595人以政府兜底方式实现精准脱贫。”

该街道通过做实做细民政工作,维护了社会稳定。“我们送去一封慰问信、悬挂一块‘光荣之家’荣誉牌、填写一张生活困难需求调查表‘三个一’机制,对他们给予关心关爱。”针对优抚对象的服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殿峰说,“我们还聘请部分人员担任城乡环卫巡视员、安全环保督察员和红色教育校外辅导员等,让他们参与到具体的公益事业当中,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保障民生安定,关注优抚对象,该街道实施了精准扶贫、教育惠民、回迁安居等十大民生工程,倾力办好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强化硬件建设,辅助化解隐患。临盘街道建设了便民服务中心,经管、劳保、民政、计生、司法、信访等有关民生的部门集中办公,用高效服务赢得民心。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监控研判室,将“天网”工程与“雪亮”工程融为一体,涵盖公安、道路交通、环保、城管、校园安全五项监控内容以及综治信息平台,将整个街道辖区内各类社会治安情况与安全隐患纳入其中。通过五部门视频监控,实现“雪亮”工程对全街道数据整合和资源共享共用,编织覆盖公共区域、重点行业领域的重要部位的视频防控平台。

组建维稳专班,提高维稳实效。成立了综治维稳工作专班,组建了矛盾纠纷调处室,安监中队、环保中队、派出所、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等单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对各类矛盾纠纷和稳定隐患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对一些民生领域的纠纷诉求及时妥善处置,切实做到隐患不排除不放过、矛盾不化解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确保小事不出村庄、大事不出街道。”分管维稳的副科级干部王彬说,临盘街道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针对突发状况,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立即妥善处置。 (王泽民)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