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建大运河生态文化谷 实现城区两翼齐飞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没有大运河,就没有现在的德州城。”市政协委员王德胜说,德州因运河而兴,运河让德州与京津冀一脉相通,大运河的断航对德州发展造成不小的影响。在国家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大背景下,重振大运河文化,构建“大运河生态文化谷”不仅有利于发展包容兼蓄的商业文化,更利于推动本地的乡村振兴战略。

王德胜表示,从现有项目看,我市并未能跳出通常的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小景观”观念的窠臼,未能鲜明凸显德州段大运河独特的文化魅力,很难具备承接国家亿级资金的能力。

他建议,以岔河为中心,北起新河桥,西南至四女寺水利枢纽,分别从交通、观光、文化、农业四方面全力打造“大运河生态文化谷”,让大运河成为可游、可读、可赏的生命之河、旅游之河、城市之脉。例如,延展岔河两侧快速路,直达四女寺水利枢纽。一旦工程通车,不仅彻底缓解101省道、105国道拥堵问题,更会成为解决德州主城区西南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金钥匙,加速武城、夏津发展;利用岔河与运河的中间地带,重点发展生态种植、生态旅游、生态健身、婚纱摄影、影视拍摄等项目,特别是漳卫南运河的野生白鹭公园,将成为亮点。

他表示,同样为城市规划区,岔河黄河涯区块由于缺乏项目支撑,着力程度明显不如东部高铁片区。他相信,“大运河生态文化谷”的建设,将彻底解决这一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不仅可使岔河黄河涯区块不弱于新地段,甚至能实现换道超车,实现城区两翼齐飞。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刘畅摄影报道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