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乡小小加工点缝制脱贫路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 刘磊 通讯员 张莹莹 吴江)“现在有十几个人跟着俺干,一个月能有好几百块钱,生意俺是越干越有劲儿,以后俺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3月5日,大黄乡二郎庙村村民王艳平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王艳平曾经是大黄乡二郎庙村中的一户贫困户,家中有70周岁的公公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 2016年初,丈夫杨吉刚又被诊断为脑肿瘤,虽经治疗后出院,却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更是落下了手脚麻木无力的毛病。对于依赖务工种地收入支撑支出的家庭来说,正直壮年的杨吉刚丧失劳动能力,让整个家庭陷入困顿,生活举步维艰。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乡、村帮扶干部到她家入户走访,想要为她定制脱贫方案,但王艳平始终打不起精神头来。“那时候,俺认为这个家也就这样了,怎么干都觉得提不起劲头! ”现在回想起那时候的感受,王艳平说当时真的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扶贫先扶志,浇树要浇根,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党的政策、社会的扶持、产业的带动‘输血’,还需要先用‘攻心术’解决好贫困户思想上的‘贫困’,让贫困户自身的‘造血’系统发挥作用。 ”大黄乡扶贫办主任张洪祥介绍。

不气馁的乡、村帮扶联系人一次次地走访慰问终于让王艳平重燃了生活的信心。镇上不但给予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以助学救助,让丈夫杨吉刚享受到了大病医疗补贴。还为王艳平联系到嘉艺玩具厂的一个适合岗位。有了稳定的工作,让王艳平心头的压力减轻了很多。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和病号,镇上还协调玩具厂让王艳平将工作地点转到自己家中,既实现工作与照顾家庭的兼得,还形成一个新的就业点,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如今,在王艳平家的扶贫就业点,每天都有一二十个人在缝制玩具,这些人都是就近村的贫困人口,大家在舒适环境中工作着,每人每月能有 500-700多元的收入。王艳平一周两次进、送物件,把关质量,外加缝制,一个月能拿到1800元左右,家里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据了解,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大黄乡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民生工程来抓,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聚焦扶贫对象,细化扶贫措施,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实施了互助扶贫岗、产业扶贫、点对点帮扶、专项危房改造、精准脱贫等扶贫项目,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乡1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273人)全部完成稳定脱贫。“精准扶贫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把贫困群众的心焐热、脑更新、劲鼓起,才能让自身努力与外界助力同步共振,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 ”大黄乡乡长郝樯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