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典型发言 | 德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蔡文晓:叫响“德菜”品牌 建设蔬菜强市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我市“一区四基地”战略地位。加快推进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对于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德州自然条件适宜,区位优越,素有“山东北菜园,京津南菜园”的美称,具有做大做强蔬菜产业的独特条件。平原、陵城等8个县(市、区)被原农业部列为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蔬菜常年播种面积300万亩,产值160亿,农民人均种植蔬菜收入25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0%以上。但是,与全国蔬菜优势区域相比,我们优越的区位优势、水利条件还没充分发挥出来,缺少响亮的蔬菜品牌,基础设施滞后、规模不足、产销信息体系不完善。为此建议:

一、科学编制规划,突出优势提升规模。高起点编制特色鲜明、科学实用的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有序推动蔬菜强市建设。一是做大现有特色优势产区。以陵城西葫芦、临邑临南番茄、平原王杲铺黄瓜等特色优势产区为重点,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标准化栽培技术,装配现代化设备,扩大特色优势产区规模和效益。二是做优蔬菜现代产业园区。运营好临邑智慧大棚,尽快完成陵城等地智慧大棚建设,着力提高蔬菜装备机械化水平,积极引进建设优型智能温室、连栋塑料拱棚示范区,提高蔬菜设施建设水平。三是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引入知名龙头企业,筛选确定一批本地蔬菜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统筹解决好这些企业的二产加工、三产服务所需问题。建立德州市蔬菜产业发展基金,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优先向龙头企业聚集。四是做强蔬菜专业村、专业乡。结合“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大力发展成方连片特色优势蔬菜生产区。

二、强化科教支撑,延长蔬菜产业链条。一是发展特色蔬菜加工。巩固现有种类和规模,不断增加深加工品种数量,提倡发展出口创汇农业。针对不同的特色优势产品,能深加工的就发展深加工;不能深加工的,要分等定级,净菜包装上市。鼓励蔬菜生产经营主体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开发新的深加工产品。二是延长产业链条实现融合发展。结合优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蔬菜种植加工与休闲旅游业结合,使蔬菜种植加工基地成为采摘、体验、科普的园地,增加蔬菜种植加工的叠加效应和旅游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

三、创新经营模式,提高适应市场能力。一是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通过入股、会员制等形式,培育新型蔬菜产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户利益链接机制,积极吸收当地农户参与,采取土地流转合理的利益链接机制,带动普通农户连片种植。二是大力拓展新型销售渠道。积极开展农企、农校、农超对接,拓宽京津等大中城市中高端蔬菜市场,鼓励在外地设立办事处和直销店。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开设社区直营店及从田间到厨房的净菜直供直销。建设一批乡村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积极举办、参加国内外重大农产品展销会,广泛推介德州蔬菜产品。

四、注重质量管控,叫响德州蔬菜品牌。一是加强绿色认证。引导蔬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开展无公害基地环评,增加“绿色”和有机产品认证数量,向高端化发展。二是实施德州蔬菜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德州西瓜、德州辣椒等地理标志产品的带动作用,推动地标产品扩大生产规模。三是抓好产地市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专业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是冷库、电子结算中心、质量检测室、冷链物流等配套基础设施,打造一流的京津冀鲁区域蔬菜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四是强化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严格农药、化肥等监管,安全规范施肥用药,大力推行农药销售台账和定向配送制度,在规模化园区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规范用药,确保安全。逐步健全田间生产档案,实现德州蔬菜信息化管理和全程可追溯,让“德州蔬菜”成为“放心菜”,叫响“德菜”品牌,打造蔬菜强市。

摄影|王志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