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宅娃”增多,心理咨询师支招——开学前带孩子出门转一转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俞荣

“这孩子越长大越不愿意出门”“怎么叫也不愿意走亲戚”“整个寒假都没下过几次楼”……春节期间,不少家长抱怨自家孩子在寒假期间宅在家里不出门、不运动,甚至不按时吃饭,长时间看电脑、电视,玩手机、平板电脑。这些习惯不仅会给孩子的身体埋下隐患,导致免疫力下降,还会因为宅在家中时间过长,造成孩子不想上学、不愿意与同龄人交往、性格孤僻的心理状态。

案例一

寒假足不出户,不喜欢和别人接触

冯女士的儿子小方(化名)今年上初一。寒假前,冯女士已和儿子约定,放假期间不报辅导班,由小方自己在家学习。虽然整个假期小方比较听话,每天按时早起,但孩子却总把自己关在屋里,和父母没有太多沟通,而且整个假期出门次数不超过五次。

冯女士说,小方在家已经“宅”上瘾了。过年时,冯女士准备带着他去走亲戚,不料小方很不情愿,“能不能不去,我在家里打个电话拜年。”小方说,“或者发个电子贺卡,跑那么远拜年没意思。”

不仅仅是不愿意去亲戚家拜年,冯女士发现小方根本就不愿意出门。“寒假期间,孩子一般上午学习,下午自由活动,午饭我都提前做好,他只需要热热就行了。”冯女士说,“孩子不愁吃穿,不用购物,在家除了学习,就是上网、打游戏、看电视,我赶都赶不出去。”“如果不是我逼着他出去玩,他可以一个寒假不出门。”冯女士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且最近小方的一句话让冯女士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能不能找一家网络远程教育学校,我想在家里上学。”

案例二

宁愿作业繁重,也不愿出门活动

齐女士在寒假一开始,就为11岁的女儿丽丽(化名)安排好了假期生活,每天早晨8点起床吃早饭,做两个小时的寒假作业,完成作业后可以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午饭齐女士会提前做好,中午丽丽在微波炉里热一下。饭后睡一个小时,下午2点30分开始练书法、钢琴,5点以后在家自由活动。“每个假期基本都是这样度过的,在家比去学校补课舒服,没有学习压力。”丽丽说,虽然这个课程表看起来密密麻麻,却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因为如果不在家完成这些任务,就要被逼着去辅导班,或者去亲戚家住。丽丽认为冬天出门太冷,去亲戚家不自在,更喜欢一个人在家看电视。

齐女士介绍,之前她们住的是单位家属区,邻居都是同单位的人,彼此之间很熟悉,小孩子没事四处串门找别的小朋友玩,家长也不担心。现在住的是商品房,邻里之间很少串门,孩子之间来往也少得多。像是这样宅在家中的安排,是很多家长假期的选择。

分析

家长过分担忧易催生“宅娃”

寒假期间易催生“宅娃”,他们以小学高年级、初中及部分高中生为主,喜欢每天呆在家里不出门,几乎没有伙伴。家长应该注意,长期“宅”在家里,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如看电视、上网太多,会使近视加剧。长期“猫”在家里,饮食单一,不外出运动,导致孩子因光照不足而缺钙,运动技能下降。

此外,“宅娃”们心理上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孩子们习惯了在电视和虚拟网络中寻找精神依托和成就感,那他们就会越陷越深,逐渐逃避现实世界。而且长时间独处容易让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社交能力变差,不愿意与人沟通。这对孩子未来适应社会,甚至对升学就业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宅娃”,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在外安全的担忧,总是告诉孩子不要到外面乱跑,外面很危险,导致孩子对外界产生了恐惧和不安全感。另一方面,很多双职工家庭存在现实困难,孩子放假了,家长还忙着上班,孩子没处托管,只好“宅”在家里。此外,城市里人际交往不便,有的人住了几年都不知道邻居是谁,这使孩子的交往圈子也比较小。同时,大量的假期作业、丰富多彩的电视剧和网络世界的吸引,也是孩子“宅”在家里的原因。

同时,不外出与人接触,会导致孩子缺乏社会交往经验,人际交往困难,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性格孤僻等。5岁至12岁是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孩子常常独自“宅”在家里,将会严重影响孩子将来社交能力的发展。

支招

找伙伴玩游戏,全家出去转一转

如果家里有“宅娃”,家长应该高度重视。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假期作息时间,主动帮孩子找兴趣相投的伙伴,尽量选择户外游戏,避免长时间独自呆在家中。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应尽可能抽时间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如旅游、参观等,让孩子彻底放松,忘掉学习的压力。约上好朋友一同去游泳馆、科技馆,观看体育比赛、书画展览等有益活动。

此外,还可以通过给孩子报兴趣爱好班的方式,引导孩子和更多小朋友接触,但要注意根据孩子的意愿,报一些活动兴趣班,在学东西的同时,让孩子能和同伴在一起玩闹、学习。

同时,家长也应利用晚饭后的时间,跟孩子一起散散步,说说心里话,或者一起看看电视,娱乐一下,别一直催孩子抓紧时间学习,早点睡觉。如果孩子“宅”在家里的情况较为严重,已产生了一定的身心问题,就应该及时到医院或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