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焕云:甘做齐河女儿,播种传统文化

提起高焕云,有很多种称谓:焕云文化创始人、2008年奥运会特约医务礼仪培训专家、我国新时代医务礼仪创始人、中国时代先锋人物……在很多齐河人眼中,她却只有一个身份:女儿。

4年义务授课160多节

谈起当初来齐河的经历,高焕云直言:“缘分! ”

2012年,高焕云参加山东省企业培训师师资班,与齐河党校副校长沈仁强相识。当得知高焕云从事社区文化培训时,沈仁强便发动自己村的支书和主任,邀请高老师前来讲课。

第一次,高焕云没有同意。“他们邀请我去讲课,却对传统文化啥也不了解,在全村推就更没信心了。 ”

没几天,他 们 再 次 登门。“这次再问,虽然答上来一些,但是明显感觉到是沈老师教的。 ”她还是没点头。

他们依然没有放弃,第三次登门。“这次挺好,沈老师没有任何提示,俩人对答入流,看来真用心了。 ”高焕云回忆。被他们的诚心打动,高焕云答应先到村里看看。

一进村,高焕云的心便被拉住了。村庄并不富裕,但熟悉的街巷、朴实的老人,让高焕云想到了父母,倍感亲切。“我的爸妈都没了,就称呼你们爸爸、妈妈吧。 ”面对围上前来的老人,高焕云动情地说。

“再就是村庄的名字:义和村。这个村本名小徐村,日本侵略时村子被强占,村民被驱散。然而,村民团结,坚持不分开,到现村址集中建村。为显‘守望相助、邻里和睦’之意,取名‘义和’村。树立这样的村风,正是我们传播传统文化的初衷呀! ”高焕云说。

从此,高焕云开始在义和村义务授课。一年开课40次以上,四年多的时间里累计授课160节。同时,接受当地党委政府邀请,陆续设立了“焕云永乐文化示范村——大魏村”“焕云和乐文化示范村——三王城村”“焕云君子文化示范村——朱君村”,高焕云传播传统文化的足迹在齐河大地越走越远。

每村都有自己的文化发展战略

“感恩天地、感恩祖先、感恩父母长辈……”每次上课,高焕云首先带领学员朗读感恩词。

为增强课堂仪式感,高焕云将课堂分为5个环节:诵感恩词、行感恩礼、授课、我是朗读者、今天我精彩。每堂课既有教师授课环节,又有学员分享环节,充分调动大伙的积极性。一堂课下来,一点也不感到乏味,大伙纷纷表示意犹未尽。

每到一个村,高焕云首先要带领团队深入调研,根据村庄具体情况开展培训。对义和村,他们提出重塑“孝亲义和”的义和新风,并对其内涵进行明确定义:“孝”即爱党爱国爱集体爱长幼;“亲”即亲爱家人、诚心待人;“义”即担当、敬业、奉献;“和”即邻里和睦、友善待人、守望相助;大魏村定位“永乐文化”,以百合花为村花,大力弘扬孝道与百合观念;朱君村,定位君子文化,打造焕云君子文化示范村,以君子十一德命名街道,以“党群共学”模式,将文化落地,“人人做君子、个个传孝道”,君子兰是该村的村花;三王城村是一个回汉民杂居,人口众多的村庄,加强团结、凝聚人心的任务艰巨,该村以打造“和乐文化”示范村为目标,以牡丹花为村花,提出“吉祥三王,富贵牡丹”的口号,打造了民族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

她还独创“党群共学”模式,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党员干部为核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焕云素质教育模型为框架和理论基础 ,以“五位一体”的文化发展战略体系为指导,将文化发展宗旨、目标、愿景、使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

焕云文化托起“中华传统文化示范村”

一天,高焕云收到了大魏村80岁村民魏道行发来的图片,屋子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衣服整整齐齐悬挂在衣柜里。

原来,大魏村率先启动“焕云9S美丽庭院”打造工程,号召大家积极行动、从我做起。魏道行老人一早便将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并向高焕云立下军令状:每天保持,欢迎监督。

魏道行是焕云文化的直接受益者。他以前身体状况不好,平均一个月就得住一次医院。焕云文化进村后,老人积极参与、真心践行,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老伴去世了,身体也不好,感觉日子没盼头。自从高老师给俺们讲课、组织俺们参加各种活动,觉得日子过得充实了,身体也有劲了。 ”魏道行说。今年,他还主动与比自己年纪小、身体不好的老人结成帮扶对子,成了一名“爱心天使”。

焕云文化不但提升了个人的精气神,更难能可贵的是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团结力。“现在晚上文化广场锣鼓一响,全村老少都往这里赶。村里各项工作好安排了,邻里有点矛盾好解决了,俺们村比原来更‘义和’了。”义和村老党员沈景法说。农家小院的外墙上,贴着孝顺媳妇、好婆婆的头像,春节联欢会、成人礼仪式、高考中榜生启程行动、中秋节晚会、尊爱齐家行动等村级活动常年不断,村里不管是修路修桥等村级事务还是红白喜事,村民都能积极义务参加。

他们还成立了“爱心帮扶团”,引导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崇德向善。“每个村挑选75岁以上或身患疾病的老人,与我们的‘爱心天使’结成帮扶对子。”高焕云说。在“焕云文化”的感召下,爱心义工团队逐渐壮大,已经和 4个焕云文化示范村的近200位老人结成了爱心对子,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孝道文化。

特约记者 田彬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