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今幽思 绘敦煌华彩——写在“写意敦煌”吴泽浩画展开幕之际


  人物简介
  吴泽浩,1943年生,号铁塔轩主,画家、书法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务顾问、国家民族画院顾问、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海岱书院顾问、山东省人大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省文史馆馆员。济南市政协原副主席,曾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国内著名展馆举办展览,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和讲学。
  敦煌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符号,不同文明在这里交融,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敦煌艺术。
  吴泽浩先后多次至敦煌采风写生,书写敦煌、记述敦煌、讴歌敦煌……历三载终成“写意敦煌”主题画作。这组画由“敦煌画境”“敦煌八景”“敦煌史略”“敦煌速写”“敦煌咏志”5个篇章展开,古今并置,构成了视觉形态上的对话。
  2019年1月22日至2月24日,“写意敦煌”吴泽浩画展将在德州市美术馆隆重呈现。
  2017年8月,年过七旬的著名画家吴泽浩由山东经兰州过武威来到敦煌采风写生,用他熟悉的笔墨书写敦煌,讴歌民族文化交融,助力当代美术研究和发展,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一家一带一路情,丝绸古道釆风行。老少欢歌同同乐,凉州消暑金风临。 ”在济南至兰州的路上,吴泽浩满是期待,用诗作抒发自己的感受。这是他第二次赴敦煌采风,在他的心里,“敦煌就像一个瑰丽的宝库,一旦你打开它,走进来,看过它,就不会忘记,就不想着离开”。
  吴泽浩,1943年7月出生于广东汕头,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院国画系,是海派大家刘昌潮和岭南派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大师的高徒。
  1968年,他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艺术人才分配到山东济南,一直从事美术辅导、创作和领导组织工作。而今,他早已融入了这方土地,也形成了自成一家的绘画风格。
  也是在这里,吴泽浩相继创作完成了“欧阳海之歌”“长征路上”“98年抗洪”“台湾同胞爱国怀乡诗意画”“粤风鲁韵”“甲午海祭”“铁铸抗战”“弘一诗意”等一系列主题性美术创作。 2011年1月25日,“吴泽浩中国画作展”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开幕,他以传统书画的形式,向世界展现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
  在武威,吴泽浩感慨世事变迁,即兴创作数幅写生线描稿,并赋诗两首抒怀:“大汉凉州呈武威,儒学文曲延续奇。汗马踏燕飞天外,丝路花雨从兹西。 ”“西域沙山漫天飞,胡汉交通扑朔迷。凉州故事词里唱,英雄豪杰万代里。 ”
  在其写生稿《河西走廊路上的武威》及《嘉峪关下的驼队》里,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光辉灿烂的时代。武威,这个曾经的中国第三大城市,是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军队的“武功军威”而命名的城市,是“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重地。嘉峪关,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天下第一雄关”一直有着“连陲锁钥”之誉。
  这些丰富的历史遗迹,是丝路文化的载体,更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生生不息。正是如此,它们成为吴泽浩此次敦煌写生的重点表现载体。这些以人文遗址、宗教建筑等形式组成的名胜古迹,是浩瀚时空中历史兴替、文化传承的物质遗存,也是生命灵智、宗教情怀的外在呈现。
  因而,我们在吴泽浩的写生稿中既看到了《白塔寺》《嘉峪关》,又看到了《汉长城》《阳关遗址》,还看到了《莫高窟》《千佛洞》……他们无一不是民族文化的结晶。细细读来,这些作品既有生命诗情的独特感悟,亦具宗教情怀和历史意识的隐秘抒发。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作为丝路灿烂文化的集中彰显,正以其博大深沉的精神气象,反哺着艺术家的灵思妙想,实现着民族文化的自信和传承。
  在此次采风写生的行程中,沿途的山川风物以其神奇壮丽之风貌畅人情志,启人遐思。吴泽浩以其苍涩凝练的书写性线条,勾勒出山体的结构与形状,其激越流宕的线条节律与吞吐有度的物象结构营造出诗意般的抒情境界。在《祁连山下》《仙山昆嵛》《张掖丹霞地貌》《雅丹地貌之西海舰队》《鸣沙山月牙泉》里,我们能读出山林的草木丰茂、沙漠的绵延起伏、戈壁滩的广袤无垠……草草数笔透显着吴泽浩文人写意般的逸致与雅趣、责任与担当。
  千百年来,包容万物的敦煌古城见证着丝绸古道上东来西往的商旅们的足迹,也传播、演绎着东西方多姿多彩、旖旎迷人的民俗风情。在敦煌莫高窟、敦煌博物馆、敦煌大剧院……吴泽浩以速写的形式,将莫高窟的牌楼、洞窟里的飞天、《丝路花雨》的场景,以及不同信仰状态下的各民族人物的精神特质展现在画卷中。他以极尽燥润、刚柔、转折之变的线条捕捉人物的容貌神情与千姿百态,使其无不跃然纸上。这些作品打破了人们处理现实生活题材的思维定势与审美习惯,其构思将传统与现代并置,时间与空间合一,成为延续民族文化记忆与精神的呈现图谱。“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敦煌是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的中心,我在这里写生,有着满满的文化自信,我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敦煌,吴泽浩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葫芦雕刻家阮文辉一见如故,并依据阮文辉所作边塞主题诗赋《手捧黄沙向蓝天》之意境创作大幅国画作品,家国情怀的责任与担当跃然纸上。“我们作为文化工作者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走进历史,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吴泽浩说。
□马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