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王南通讯员孙久生

16日,记者从宁津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获悉,2019年宁津县将聚焦聚力推进乡村振兴、“三个一”建设、民生改善等工作重点,牢牢把握“扩总量、提质效、惠民生、守底线”不动摇,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加快“富强、活力、美丽、幸福”宁津建设步伐。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以“1+4+3”招商体系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招商力量,积极推行驻点招商、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以北京、天津、济南等地区为重点,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强企、外企,吸引总部经济项目落户。

完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实行项目部负责制,建立一名县级领导督导、一个单位牵头负责、多个单位配合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代办帮办,持续跟踪服务。

充分发挥各产业办公室作用,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路线图,对重点产业实施精准服务和政策配套。

围绕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采取创业贴息、政策优惠、创业指导等方式,鼓励外来人才、大中专毕业生、农民等创业主体初始创业。常态化开展好“进解促”工作,围绕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补齐短板,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难减负,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前行。

加快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释放跨界融合潜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倡树“工匠精神”,引导企业深化品牌意识,加快培育一批特色品牌。聚焦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对接高校院所,全年新增市级以上科研平台10个以上。

全面突出宜居宜业

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扎实推进县域空间发展规划编制,启动集中供热、城乡交通一体化等13个规划编制工作,继续推进城区片区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实现规划全覆盖、管全局。实施宁津新河水系景观项目二期、便民服务中心、智慧城市等总投资32.4亿元的81个城建项目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功能。

加快东部新区东扩步伐,坚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开工同步推进,构建“六横三纵”路网格局,进一步拉大东部新区框架,打造产城融合的主平台。高标准完善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按照“3+X”特色产业布局,实施功能分区,规划建设区中园,加快双创中心、创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步伐,努力推动特色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

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模式,改扩建黄河大街、小店-黄集、宁津-赵虎等13条县乡主干道路,实施省道249北出口综合改造项目,积极协调争取国道104、省道339绕城项目,构建以县城为中心、四通八达的大路网格局。同时,完善新能源公交运营体系,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所有建制村实现公交“村村通”,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

持续改善民生事业

努力建设幸福和谐宁津

全面深化学前教育优质均衡、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特色学校示范引领三大工程,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着力推动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深化与京津知名医院的分级诊疗合作,建立转诊、会诊的“绿色通道”,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更好地满足群众文体娱乐需求。深化殡葬改革,加快新殡仪馆建设进度,规划建设一批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创业孵化体系,开展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技能提升补贴“启航行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4200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00人以上。深入推进社会保险征缴体制改革,持续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医疗救助政策,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深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回头看”,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争创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保持扫黑除恶高压态势,深化平安宁津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打好三大攻坚战

巩固稳中有进良好态势

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扶贫产业项目建设,严格扶贫资金使用,抓好已建成项目管护,统筹推进行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调整优化帮包力量,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全面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集体经济,确保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四减四增”各项要求,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战役。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保持高压态势,严防“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严格落实秋冬季错峰生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各项措施,切实加强对施工工地扬尘的巡查管控,巩固提升雾霾治理成效。认真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严肃查处企业偷排私排污水行为,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家园。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大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的引进力度,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扎实推进“诚信宁津”建设,狠抓不良贷款化解,持续优化金融生态。搭建县级服务平台,为大众提供政务服务、生活缴费服务和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

深化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村农业优先发展

紧紧围绕建设京津冀鲁“放心农场”目标,建立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业“接二连三”步伐,全面提升农业附加值。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深化与省土地发展集团的合作,推进乡镇驻地提升工程,梯次实施11个乡镇23个村庄的两区同建项目,探索乡村振兴“宁津实践”。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全面做好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三清一改”工作,继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造新建农村公厕30处、乡村污水处理试点8处,巩固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确保60%的村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任务,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

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有序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积极推广“陶庄模式”,以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方式,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新增土地流转1.5万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10家。利用农村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园区等平台,积极引导资本、技术、人才向农业农村流动,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