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事永远排第一”


  发起“老乡会”助力村庄建设,成立“助老队”传承孝老文化,在丁坞镇后田河村党支部书记田玉刚眼中——
  2018年对田玉刚来说是特别的一年,这一年是他党龄满十年,也是他当上丁坞镇后田河村党支部书记的第十个年头。用田玉刚话说,就是“十年党龄人初成,走不够,村头乡里的漫漫服务路”。
  1969年出生的田玉刚,早些年做过一些小买卖,在自己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人后,热心上进的田玉刚就开始琢磨怎么为村里人办点事,让乡亲们也过上好日子。2008年7月,刚刚入党的田玉刚,参加了村党支部换届选举,顺利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那一刻,《党章》里的“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句话,突然在心中清晰起来。他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要用自己的行动,为群众服务好、办实事,当好带头人。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田玉刚为群众的服务就从土地开始。后田河村外出打工的人比较多,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多,一直以来浇地是一个大难题。2015年,在田玉刚的积极争取下,镇政府协调市水利局、电业局等相关部门,在后田河村实施了小农水工程,建设成长1公里,每50米一个出水口的渠道,彻底解决了村里浇水难的问题。浇水难的问题解决了,但村里还是缺少劳动力。田玉刚计划把土地集中,进行规模化利用。起初,未知的土地收益让不少村民心存疑虑。为此,村里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并向村民展示规划蓝图,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多数村民都同意了土地流转,但有6户人家还是存在疑虑。田玉刚到每家每户做工作,讲解国家政策和土地流转的好处,终于做通了这6户村民的思想工作。同年,田玉刚引进山东和宸热能有限公司入驻本村,流转土地20亩。“我家流转了6亩土地,除了土地流转费外,还获得务工收入,比我自己种地收入要高不少呢。 ”当时存有疑虑的村民田松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村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为了让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放心。 2014年,田玉刚在村里成立了“老乡会”,就近先把几个在乐陵城区打工做买卖的党员聚集起来,4年时间先后联系了近30多个“老乡会员”,每年的正月十八被定为“团圆日”。参加老乡会的人们聚集在党员活动室,大家见见面,聊聊过去一年里村里发生的大事小事,拉近了感情,还能给村里提提发展的建议。田玉刚感慨:“外出务工的人心心念念想的是家乡,只是缺少一个平台让他们施展。我们‘老乡会’就要做这样的平台。 ”
  来到后田河村,映入眼帘的是长3.6公里两纵五横的宽阔马路,提起这条马路,村民田洪明说:“多亏田书记东奔西走筹到资金,才把村里这条路给修得这么好。 ”2016年,田玉刚听到村民们抱怨路不好走,一到下雨阴天就出不去门,连卖粮食都比别的村少卖一分钱。群众的心事就是支书工作的大事,是“马上要办”的实事。为了修好村里的路,田玉刚东奔西走,发动“老乡会”成员参与家乡建设。老乡会成员之一——在北京网通公司工作的田铁红听到村里要修路的消息后,主动联系田玉刚捐款1万元。村内路面硬化所用的40万余元资金,有12.6万元是村里外出人员捐的。当年,田玉刚又与市农业局驻村干部协调,筹资2万元建设了25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给村民们提供了散步、健身的场所。
  田玉刚还在村里成立了“助老队”,把村里7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都登记在册,带领党员干部定时定点前去看望,发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传播和谐正能量。
  提起田玉刚,村里年纪最大的老党员、83岁的田新凯总是竖起大拇指。后田河村有5位老党员,每到党员活动日,田玉刚带领党员们在完成了学习以后,就带着大家去老党员家里,除了传达学习精神,还组织党员们帮着老人家干点家务活、做做饭。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让老党员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要让老党员老榜样们暖心别寒心。 ”这是田玉刚常跟村里的党员们说的话。
  如今,田玉刚正着手带领党员为后田河村修家谱,对村子的历史、人物、故事溯源追根。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入家谱、寻根,唤醒乡村记忆。“这是为了传承乡村记忆,增强全村的凝聚力,凝聚民心民力多为家乡做好事。 ”田玉刚说。□本报记者 赵治红 本报通讯员 刘蔷薇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