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建区20周年影像回顾(上)

□本报记者  钟伟  本报通讯员  韩峰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20周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讴歌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凝聚起“当好东部城区建设主力军、建好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的强大合力,我区组织搜集、整理了建区20周年相关图片资料,搜集新老照片,集中反映改革开放以及建区以来的历史进程,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巨大变化。本报将分两期刊出“建区20周年影像回顾”,敬请关注。

这是一方诞生传奇的热土,从昔日目之所及一片空旷,到今日资本活跃、产业集聚的魅力开发区。创业之路上,精彩和美丽总相伴相生。

自1998年启动至今,德州经开区已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

2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区党工委、管委会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踏着改革开放的奋进鼓点,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推动经开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吸引近百位中央和省、市级领导及200多个外地党政代表团前来视察参观指导。

20年,志存高远,锐意进取。顺应德州市中心城区自西向东的发展脉络,经开区相继提出“当年出形象、三年见雏形、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成现代化新城区”,“向东跨越岔河、减河两个东进”,抢抓高铁新区、生态科技城、东部城区建设机遇等目标,大力实施打造乡村振兴率先突破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从一个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一个处于两省三县交界的农业乡镇华丽蜕变为一座生态秀美、产业聚集、产城融合、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探索出了内陆欠发达中小城市经开区建设发展、“逆势崛起、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的成功路子,成为引领德州城市东进的希望之地、梦想新区。

20年艰苦奋斗,一个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开放活力竞相迸发的经开区风华正茂。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6.5亿元,是建区之初的389倍;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47.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1亿元,分别是建区之初的1065倍和750倍;两税收入、进出口总额均占到全市总量的1/5左右。在2017年全市协同发展综合考评中列第2位,既是全市三个一等奖之一,也是两个进步奖之一,是经开区历史上最好成绩。在商务部公布的2016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中,德州经开区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列122位,在全省15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列第8位。

20年美丽之路,改变,从未停歇;发展,永不止步。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展望无限美好的未来,经开区上下用实干与创新让梦想高飞。

科学审视发展现状,理性把握未来走向,新起点上,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在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上充当“探路者”,培育吸引外资的新优势上充当“顶梁柱”,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上充当“生力军”,应对资源环境的新挑战上充当“好模范”,切实成为德州创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对外开放的排头兵、自主创新的示范地、深化改革的试验田。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