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宁津实践

省级美丽乡村保店镇黄镇村
长官镇木器产业园


  时值冬月,地处宁津县保店镇的“农立方”钢结构大棚里温暖如春,采用酵素肥料培育的草莓、火龙果等长势良好。据了解,元旦前后,这里的水果就将走向市场,由于选种的是高端品种,他们种植的草莓每公斤能卖到100元,目标市场瞄准京津地区。项目负责人、德州金硕种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新民曾是一名房地产商人,而今,他搞起现代农业,正是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大好前景。
  一直以来,宁津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及10个专项工作推进小组,全面掀起了乡村振兴的热潮,探索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宁津实践”。
  传统产业嬗变,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范新民告诉记者,之所以叫“农立方”,是因为要走一条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子——除了种植蔬菜水果大棚,公司还与附近村庄的农业合作社签订合同,种植高端有机韭菜、黑小麦。同时,黑小麦粉加工基地也正在建设当中,“三驼园”、乡村体验馆等乡村游乐项目也初具规模。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项目从源头上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的问题,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
  除了发展本地“农字号”企业,宁津还引进优质农业企业。今年,全县引进了天邦汉世伟、新希望六合、海大集团等国家级龙头企业。柴胡店镇王世英村依托海大集团养殖台湾泥鳅、鳜鱼等特色水产,目前已建成高标准生态养殖池48个,深水养殖池2个,截至11月底已经捕捞85万公斤,直接销售至北京、上海、新疆等地,并加工出口韩国、日本,亩均经济效益达到1.5万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宁津始终坚持“质量先导、效益优先、绿色导向”原则,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针对宁津具有的深厚产业优势,尤其实木家具、电梯及零部件、健身器材、现代农业等特色传统富民产业,宁津推进乡镇绿色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工程。
  去年,一家一户的木器加工企业成为环保问题的“重灾区”。“环保压力倒逼下,木器加工产业如果不转型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全县高标准统一规划 4个绿色园区,统一为企业办理环评手续,关停的企业可以在共享园区实现重生,生产标准也更加规范、生产技术也得到提升。 ”宁津县委副书记毕志国介绍。
  在张大庄镇家具生产绿色园区里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喷漆中心紧张忙碌着。目前,已有部分企业进驻园区。“绿色共享园区是四层厂房,原来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导致粉尘超标,我们提高园区进入门槛,让他们升级生产设备,不能简单地把作坊的设备搬过来。 ”张大庄镇党委书记刘俊龙介绍。
  借助绿色园区这一模式,多个企业将实现涅槃重生。据了解,园区可整合县内1000多家中小企业和15000多名产业工人入驻,全县家具产业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套成品餐桌椅、700万套白茬,年销售收入可达150亿元,保留住家具产业的规模优势的同时,发展质量也得到提升。
  生态+文化,美丽乡村“宁津范儿”
  保店镇黄家镇村是电视剧《大刀记》的拍摄地,有千年古树“杨抱槐”景观。在历史上,这里也是宁津杂技的发源地之一,鲁西北的杂技艺人曾在此聚集,展示技艺、杂技道具。
  而今在村子里漫步,粉刷得雪白的墙面上,一幅幅以剪纸形式呈现的宁津杂技壁画活灵活现,体现了该村作为宁津杂技的发源地之一的独特气质。村史馆里,一整面墙上用枝脉表现出村子的变迁,也诉说着古老村落的光荣与历史。凸显出村庄生态美的同时,一股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一直以来,宁津突出生态振兴,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据介绍,今年全县完成建设172个村庄的美丽乡村的任务,并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融入文化元素,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还将打造时集镇郭皋村、大柳镇郑庄村、保店镇黄家镇村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柴胡店镇路庄村、相衙镇惺悟寨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产业振兴是基础,老百姓富裕了之后,就要考虑加强居住社区的建设,让老百姓宜居的同时,更加体现独特的地域特色。 ”毕志国认为。
  在柴胡店镇王世英村,一个根植现在、放眼未来的居住社区正在规划建设。“在产业发展上我们与省国土开发集团达成合作意向,通过整合土地规划建设新中式风格的居住社区,融合当地文化特色。现在是适宜居住的社区,百年之后是可传承的文化景点,这是我们的目标。 ”县农工办主任谢红星介绍。
  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禀赋,据介绍,宁津将围绕崔杨社区书画院、李满村碧霞祠等景点,开发一批特色旅游产品;依托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崔杨抗日战争纪念馆、郭澄清故居等打造红色主题旅游,将宁津的传统美食、红色教育、党建文化、杂技文化、蟋蟀斗赏、观光采摘等特色优势有机串联起来,巧打“生态+文化”牌,打造宁津乡村旅游“黄金路线”。
  强组织,汇人才,不断巩固乡村振兴成果
  干得多的村干部与干得少的工资最大差别能到2万元!今年,宁津将农村党支部书记工资从去年的人均1.8万元提高到人均2.6万元,但与工作业绩直接挂钩,把工资分为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调动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
  据介绍,宁津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通过完善村干部考核奖惩和后备干部选拔机制,实现有人干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有钱办事,推行阳光村务报告会制度;实现有制度管事,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支撑。
  今年,人才公寓建设是大柳镇的亮点工程。公寓融合人才公寓、党建活动中心、乡村善治、党建文化为一体,设置人才公寓5套,配套餐厅、健身房、书画室、图书室等服务设施,便于开展人才交流、人才服务等活动。
  人才支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宁津注重优化环境引人才,出台招才引智优惠政策,在各个乡镇新建了12处6000多平方米的乡村人才公寓。目前,各乡村人才公寓已累计入住博士、高工等各类人才30多人,为相关乡镇的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对21个省定贫困村和43个软弱涣散村对症下药派人才,全部选派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进村帮助开展工作,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干部队伍。“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乡村产业体系,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宁津县委书记王刚介绍。
□本报记者尹滨高红岩本报通讯员孙久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