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变革见证时代变迁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郑乃春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城乡变革是巨大的,从寻常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到文化的娱乐网络,都有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物质提升和精神飞跃。但对年近六旬的梁继志而言,变化最大的还是交通工具的变革。

独轮小推车村里仅有的交通工具

梁继志生长在陵城区前孙镇一个较为偏远的乡村,距最近的乡镇有6公里。那曲曲折折的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湿滑泥泞。在没有机动车的年代,只能步行或推着小车,赶着小毛驴车。

如今,梁继志依然清楚地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村里读小学时,每天走着上学,体会不到出行的苦和累。直到去10里外的公社赶集,才第一次感受两脚走路的艰难。窄窄的土路就怕下雨,雨后的泥泞淹没了鞋子,拔不出来的脚被泥团裹住,走一步停一下喘一口。面对如此艰难的路程,梁继志索性脱掉鞋子,两根鞋带系在一起搭在肩膀上。

步行的年代,仅有的交通工具也只是一辆独轮的小推车。由于舍不得常用,只是在过节的时候到集市购买生活必需品。

一辆自行车攒三个月的工资购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城市吹到农村。联产承包让乡亲们不再愁吃喝穿,丰收的粮棉上交国家,换来了物质生活的提高。买一辆自行车是人们的期望,也是富裕的象征。那时永久牌自行车是买不到的,山东产的大金鹿也是一票难求。父亲每次来信都会提到邻村谁家买了一辆自行车,听出言外之意的梁继志决定攒工资买一辆。

当时,在外地工作的梁继志攒了三个月的工资,花了一百多元买了一辆红旗牌自行车。买车的消息随着回家过年的喜讯,一同飞向盼望的父母,快件托运的自行车与梁继志一起到达目的地。头一次不坐客车回家,骑着心仪已久的自行车,40公里的柏油路,5公里的小土路竟用了不到4小时。

闭塞的小村,一辆自行车打破了平日的寂静。大人孩子看一看,摸一摸,骑一骑后,便以乞求的目光诉说着买车的欲望。自行车可谓是乡村首推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的好奇中羡慕中,加快着乡村前行的步伐,转变着乡村落后的观念。闲不住的自行车成了最忙碌的工具,除了亲戚朋友日常出行借用外,还有两次成为新婚娶妻的座驾,颇让自行车风光了一把。

调回原籍工作后,梁继志1983年被评为县级模范教师,奖励一个笔记本,一辆大金鹿车票。一百二十多元的大金鹿载重量大,除了手闸外还有脚闸,很适合乡村使用。父亲赶集骑着大金鹿,一年四季风里雨里不停地奔波,只是雨雪天泥浆缠绕着车轮,人扛自行车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

绿色环保公交县城到市区20分钟一趟

路还是那条路,但是交通工具的快速变化,让乡村由慢到快,由弱到强。在乡村普遍使用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拖拉机、电动车的年代,汽车已开进了城市寻常人的家庭。进入21世纪,村村通工程打通了汽车驶往乡村的最后一公里,假期回乡的游子不再为不好走的路叹息,更多的是为乘坐的交通工具自豪。2014年有了私家车的梁继志,常常被儿子载着回乡度假。自行车到汽车,这一辆辆记录时代的交通工具,见证着岁月的更替。、

如今,从陵城区到德州市区,绿色环保公交20分钟一趟。坐在舒适快捷的车内,望着窗外高耸的楼房、蓝蓝的天空、洁净的水面,思绪自然而然地回到以前,那穿行在乡村的拖拉机、三轮车、摩托车、自行车、小拉车、小推车,还有改革开放后进入普通家庭的的小轿车。这些变革中的交通工具,浓缩着由落后到辉煌的历史。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