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货郎”闯出一条富裕路

通讯员从晴晴“这个帆布提兜儿曾经跟着老爷爷和爷爷走过大半个东北,也是当年咱们全家最大的指望……”在庆云县尚堂镇前王村民俗展厅内,62岁的村民王寿峰正指着展览的物品,向7岁的孙子深情讲述着家里的货郎故事。

走街串巷沿途叫卖闯出“庆云货郎”名号

“地碱、水咸,县困难,离了货郎不挣钱。”这句话是上世纪50年代庆云的生动写照。这样的水土“逼”出了一批商队,即“庆云货郎”。“第一次去东北的时候我才16岁,从家里拿几套厚衣裳,带上干窝头,赶到河北的泊镇进货,再辗转到沧州坐火车。等到了东北,就靠这双脚了,带着一提兜的绣线、头绳、花线、染布颜料、泥娃娃,走街串巷,沿途叫卖。这一去就是两三个月,一趟能挣二百来块钱。”看着大孙子求知欲甚强的小模样,王寿峰打开了话匣子。“改革开放后,提兜儿里装的货样式、数量都多了,松紧带、木梳等新鲜玩意儿应有尽有,我们也从大脚板到租自行车,车上挎着帆布袋,这二三百斤的货,一天就能挣到百十元!”

从吉林通化到黑龙江大庆,从乡村到小城,王寿峰用脚步丈量了大半个东北,也闯出了“庆云小货郎”的名号,成为家中货郎行当的接班人。整个前王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货郎行当。货郎们闯一次“关东”,光进货就得走上几百里路。村党支部顺势而为,带领全村老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小百货市场建设,在1994年成立了全县乃至周边地区第一个小百货批发加工市场。

建设大型批发市场销售网覆盖黄河以北

随着前王村的成功实践,庆云市场“火”了起来。从此,货郎们不再到河北批发货品。小商品、酒水副食、蔬菜水果等24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起来了。当年的货郎,纷纷在此安营扎寨。王寿峰也是其中的一员,率先盘下店面,搞起了小商品批发。

通过几年的辛苦打拼,王寿峰的货郎提兜已升级为厢货车,他的足迹也不再局限于东北三省,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也有了他的“叫卖声”。

2007年,前王村党支部确立了“继续发扬货郎文化,建设宜居社区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思路。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王寿峰,也动起了培养接班人的心思。两个儿子开始跟着他走南闯北,销售网络几乎遍及黄河以北的地区,家里的厢货车逐渐从一辆变成了五辆。

前王村党支部借两区同建机遇,自拆自建新型社区,全村近500名群众都搬进了楼房。同时,村党支部开展了土地规模化流转,将全村1500亩土地一次性流转出去,打造花卉苗木产业园区。“不费心不费力,每年租金9600元,靠天吃饭变成了旱涝保收田,自己还能专心看孩子,这让俺们这些奔波数年的‘老货郎’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王寿峰乐呵呵地说。

小货郎玩起了“电商”销售阵地遍及全国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市场迎来了又一次变革。2014年,在县里政策的扶持下,王寿峰的大儿媳妇参加了“电商培训工程”,与村中的货郎队伍一起加入了尚堂镇电商创业园。小货郎轻轻松松地玩起了“电商”,销售阵地遍及全国。王寿峰的大儿子又重新创业,把前两年攒的积蓄拿来承包加油站,从“售货郎”变成了“售油郎”。

2017年,庆云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推动商贸市场变革,建设现代化的市场群体,高标准规划的中商昆仑购物广场和金山国际海淘城,建设鲁冀边区理念最新、体量最大、功能最全的商贸引领区、电商集聚区,全面打造庆云市场升级版,建设区域商贸中心城市。王寿峰的小儿子抢先第一批盘下了新店面,“货郎”的脚步越走越坚实,销路越走越宽广。“前几天,俺刚刚领到了今年的分红。现在俺老两口每天带孙子,没事就到广场上跳跳舞、打打锣、唱唱歌,要不就在村里溜达溜达,村里现在干净、漂亮,一个字:美!”提起现在的生活,王寿峰乐得合不拢嘴。

从一个村到几十座城、从一根扁担到几十个货架、从一杆秤到几十个网店,“货郎”王寿峰家的变迁,传承着村里的“不服输、不怕苦,改革创新,苦干实干比着干”的货郎精神。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