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草书的认识与追求

■书法家名片

张春晓,字行之,别署大安堂主,现居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北京798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艺术总监,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书法导师,中国书协考级培训中心高级讲师,今日鉴藏美术馆艺术顾问。

书法作品40余次在国家及省级大展中入展获奖:获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篆刻大展最高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墨舞神州”全国电视书法篆刻大赛三等奖;“墨舞中原”全国电视书法篆刻大赛二等奖;第三届“欧阳询奖”全国书法篆刻大赛金奖;山东省文化艺术最高奖“山东省政府泰山文艺奖”等。

作品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九届国展、十一届国展、三届“兰亭奖”、二届手卷展、二届隶书展、二届草书展、三届行草书展、三届扇面展、首届册页展、六届新人展、“王羲之奖”等书法展。

书作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中国军事博物馆、张芝博物馆、宋庆龄故居、中国石油博物馆、江苏省博物馆收藏。

出版有《王羲之<十七帖>临习技法解析》《张旭<古诗四帖>临习技法解析》《怀素<自叙帖>临习按法解析》《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临习技法解析》《王铎<草书诗卷>临习技法解析》《张春晓书法作品集》《张春晓书法作品楹联卷》《张春晓书法作品小品卷》《张春晓廉颇蔺相如列传》等。

□张春晓

我把草书作为主攻方向。我常希望自己在草书上有些许体悟、有些许拓展。若从草书本体而求之,仅可得点皮毛而已,也就是说,仅仅学习传统中的几种经典草书是远远不够的,而应把重点放在对甲骨文、金文、古隶、汉隶的学习参究上。执其两极,相反相成,愈离愈合,形离神聚,这是要妙之处。

艺术是从刻意到无意的过程,没有刻意就不会达到无意,每一个点划都需要千万次的锤炼。字的点画要有力量感,这种力量在纵横之间的挣扎中得以体现,竖要纵逸中有横向的张力,横要宽博中有纵向的张力。这种笔法甚难,重在使气,气到方能力到,是书者自信力、意志力、控制力的综合体现。字的图式及章法构成也是如此,通过不同的方法组合、关系对比找到一种相对理想的表现方式,进而表情达意,写我精神。

大草的线条既要流畅自由、灵和松活,又要古朴恣肆、意境深邃。它恍若有象而又无象,它不是一种再现艺术,其本质意义在于它既不再现自然物象,也不再现古人迹象,它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非具象艺术。

我对书法的态度是:以大草(狂草)为中心,为丰富其内含而广泛涉猎其它艺术门类,不断思考探究,不断实践整合,为其所用。

我追求的大草状态是:忘情任运的挥写,出于真率自然,打破草书所谓的僵死条框,展现当下自我生命的真实状态。

我追求的大草风格是:“古”“厚”“雄”“逸”。这种风格面貌应是既来自古人又不同于古人,但创作精神又合于古人。“古”即“古意”、“古法”,一方面指自己的思想意趣要与古人相通;另一面指字的点画气韵圆劲古朴,这需要与碑学、帖学文字系统接轨。“厚”即“厚重”,指点画骨力洞达,线条无论粗细皆刚劲有力而无轻滑柔弱之态,重在使气,精神之气到、力到,八面出锋,迟速相合,虚实相生,笔笔分明,变化多方,浑然天成。“雄”即“雄浑”,指作品雄健苍茫,意境寥廓,隐隐有浩然之气,如百川入海,激越澎湃,极尽天然之势。“逸”即“清逸”,指作品有除去凡情、超出常格的清雅安闲的韵致,如荷风送爽,沁润心脾,虽难以名状,但又是回归本我的,自由自在的,如梦似幻的真实精神流露。“古”“厚”“雄”“逸”不是简单量化的质量标准,而是更侧重于精神层面的审美高度,只有二者有机融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大草作品。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