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美丽乡村三部曲


  □胡朝鹏
  村庄内见不到垃圾,文明新风的宣传画随处可见,农场里收获现场飘扬着欢笑声……初冬时节,走入徐园子乡西安务村,丰收忙碌的劳动场景随处可见,幸福喜悦写在群众的脸上,美丽乡村的画卷在冬天显得愈发靓丽。


  新农村建设生机勃勃

  “大街小巷都硬化,户户通上自来水,燃气进村旱厕改,谁不夸咱农村美……”近日,刘贵村老党员王占力用顺口溜说出了新农村建设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去年以来,该村借力部门帮扶,多方筹措资金,对进村主干道进行了全部硬化,还建起了高标准文化场所,彻底改变了原来村子脏、乱、差的面貌,为村民生活带来了方便。
  今年,该乡实施了美丽乡村示范点创建工程,按照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五化”要求进行高标准打造,科学运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带动农村面貌整体提升。实施庆徐路、河堤段、刘贵进村干道3处乡村路改造提升工程,近4.5公里,改善群众出行环境。启动亮化工程建设,投资30万元在镇村主干道路新配备路灯45个,更新维护68个,实现县乡道路、村庄街道路灯全覆盖。以省级卫生镇复审、“清河行动”回头看为契机,扎实开展拆违治乱专项行动和“三大堆”集中整治,拆除违建4600平方米,清理“三大堆”105吨,杂树1.5万株,维护乡村陆域、水域生态环境,提升镇村管护水平。旱厕改造完成733套,任务完成率100%,祥园社区“气代煤”改造完成584户,从根本上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暖冬经济红红火火


  日前,在西安务村一处家庭农场里,随着务工人员熟练的操作,一株株大葱露出地面,喜获丰收,工人们忙着打捆装束,紧跟着外地慕名而来的客商们把大葱装车外运,整个过程紧张有序。“今年又是一个大葱丰收年,亩产在9000斤左右,按现在1.5元/斤来算,这500多亩地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 ”农场负责人刘观立介绍说。“收完了农场里的大葱,紧接着要到柴家合作社收获草莓,到黄道口大棚收菊花,明年还要搞鱼虾养殖,现在搞农业没有冬闲一说,一年四季都有活干。 ”徐园子乡农业站负责人李文超跟笔者说。
  乡村美丽,产业兴旺是关键。该乡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托传统农业优势,积极对接农业产业化企业,并邀请农科院专家为全乡农业发展把脉,重点发展大葱、辣椒、草莓、葡萄种植等特色农业,促进现代农业扩大规模、打造品牌、创出优势。先后实施了1700亩土地规模种植项目、柴家温室大棚草莓无公害种植项目、杨道口葡萄种植边角经济项目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机械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集聚起绿色发展潜能,筑牢美丽乡村产业基础。


  新时代文明实践育新风


  近日,在徐园子乡后赵村祠堂施工现场,笔者看到该村今年新建的公共祠堂主体已经落成,工人们正忙着清理室内外建筑残料,准备展开下一步的整体装修工作。说起建设公共祠堂,后赵村支部书记赵守敬说,村子离“老坟地”很远,道路不通,下雨天一脚泥,村民祭祖很不方便,特别是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老坟地”成了一大难题。公共祠堂建成后,统一殡葬仪式、统一安放骨灰,不仅节约土地,还给村民减轻负担。
  今年,徐园子乡围绕“文明塑形、实践铸魂”的建设思路,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程,加快殡葬改革步伐,积极培育文明丧葬新风,新建公益性公墓、祠堂4处,并统一红白事操办标准,纳入村规民约。此外,该乡整合农村党员活动室、儒家讲堂、农家书屋等场所资源,结合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打造“开放式”实践阵地。高标准打造乡级“新时代文明传习所”,辐射带动村级“新时代文明传习站”建设,结合农村群众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制定实践计划,开展理论政策宣讲、传统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文明风尚培育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