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销菜里的“小事大道”

□本报记者任立松王秀青彭彦花

武城菜农150多吨蔬菜滞销,经我报新媒体传播后,不到一天时间,党委政府、社会各界携手上演了一场爱心接力,解了菜农燃眉之急,也给我们许多启示——

11月20日17时,德州24小时发布了《武城菜农150多吨白萝卜菠菜滞销》的消息。当天鲁权屯镇张郭秦村金安粮棉种植合作社的菜农柳泽阳、董桂玲,偶遇到县里采访的本报记者,心急如焚的他们马上求助。消息在朋友圈迅速刷屏,公益组织、爱心单位、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手。

武城县委、县政府启动应急预案,相关部门派人连夜赶赴张郭秦村了解情况,并于次日上午,召开全县批量蔬菜产销协调会……不到一天时间,滞销的150多吨蔬菜全部卖完。

“闹心菜”变成传递党和政府温暖、社会友爱的“暖心菜”,为“我文明德州文明”写下生动注脚。

群众遇困,八方支援。快速的社会动员、高效的集体行动,标注了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德州日报社员工从购买十几斤、几十斤到几百斤开始爱心接力,机关干部、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德百集团、山东康博置业有限公司、绿地集团德州城际空间站项目、德州玲珑轮胎有限公司、常兴集团、武城爱心联盟鲁权屯分会等企业和社会公益组织踊跃购买。

21日一大早,车流从四面八方奔向菜农地头,德百集团的运输车最早赶到,装满白萝卜离开时,德百超市采购经理张丙刚反复叮嘱:“如果菜今天卖不完,我们明天再来。 ”“昨天集团领导看到报道后,第一时间就让我与报社联系,帮助菜农解决难题。 ”康博置业办公室主任王艳菊告诉记者。绿地集团德州城际空间站项目总经理陈相森派出的22辆货车中午浩浩荡荡开到村头,要将订购的蔬菜,免费发给德州市民并表示:“这是我们国有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

一个上午,往来穿梭的长长车队,帮忙收割装运的村民,排队“抢购”的爱心人士、爱心单位代表,忙碌却笑容满面的菜农,在田间地头构成了一幅暖意融融的和谐画卷。

截至中午12点,滞销菜全部卖完。

记者感言:“厚德”是德州精神的灵魂,涵养“厚德”需要点点滴滴的具体行动。这场接力助菜农纾困的善举,就是德州人一次践行厚德精神的生动实践,它传递了友爱,彰显了力量,弘扬了崇德向善的时代风尚,谱写了一首爱与奉献的文明之歌。

百姓事,无小事。党委政府响应快速、措施具体,党员干部视人如己、对百姓疾苦感同身受,彰显了从严从实新境界

与县里的“大块头”重点工作相比,两个菜农的得失,诚然不在一个“量级”,但在武城县委、县政府看来,百姓事从来无小事。

报道当天,在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下,相关部门连夜派人赶赴张郭秦村了解情况,并于21日召开了全县批量蔬菜产销协调会。“解决群众急事、难事,必须有‘具体动作’。”县蔬菜局局长徐宝永告诉记者,在武城,“具体动作”一词是衡量工作的一把尺子。这一点,在当天的会议内容上可见一斑:摸清底数,制定方案研究解决批量蔬菜与市场对接问题;加强监测、及时发布供求变化信息,促进批量蔬菜产销对接;调整种植结构,培植龙头企业,建立科学的批量蔬菜产销长效机制……一条条切中要害、切实可行的举措,举一反三,为全县蔬菜产销工作厘清思路、明确方向。

有人质疑,蔬菜价低是市场现象,滞销有客观原因,菜农种什么、卖什么也不是党委政府命令的,党委政府有必要管吗?“如果菜农是你的兄弟、你的亲人,你还会这么认为吗? ”武城县委书记张磊却这样回答,“群众利益无小事,他们的痛点难点就是我们工作的发力点。 ”

将群众“小事”当“大事”来办,是武城努力倡导的为政新风。他们在全县干部中倡树“两问四答”作风新标尺,即开展任何工作都要“两问”,问一问自己是否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问一问自己是否把公家的事当作个人的事;回答好是否向总书记看齐、习惯惯例大还是纪律规矩大、敢不敢担当、会不会业务。这里面有对群众路线的践行,更蕴含破解矛盾和难题的法宝。

记者感言:面对问题,不捂不盖,不拖不延,而是迅速反应、快速行动、有效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损失,并由点及面,探求蔬菜产销长效机制的建立。武城县委县政府担当之中见境界,为民解忧中尽显满满的“以人民为中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党报才能更好履行使命

报道菜农蔬菜滞销,源于本报记者的一次基层采访。途中偶遇走村串户卖菜的柳泽阳、董桂玲,交谈中,他们向记者倾诉遭遇的困境,希望“帮着宣传一下”,找找销路。

返回报社,记者迅速完稿,第一时间在德州24小时推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帮助菜农解决困难。 

随后,本报成立专门小组,抽调精干力量,持续跟进协调报道。报社员工也伸出援助之手,在微信群内接力传递爱心,当天晚上,就订购了2700公斤蔬菜。“买得不少,留一点自己吃,其余的全部送给敬老院。”一位员工说。

  当滞销菜全部销售一空,参与报道的记者说:“昨天采访拍照,菜农大姐说‘自己笑不出来’,今天爱心企业前来抢购,她笑得合不拢嘴。一个上午的采访,心里温暖。 ”

  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海,还会有众多的柳泽阳董桂玲。如何在应对风险中学会驾驭市场,在市场机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他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面对更多这样事件,仅靠爱心远远不够,必须探寻治本之策。但这绝不等于说,类似的爱心之举、爱民之情、高效作风就风过无痕,它会作为强大正能量持续散发着光和热,特别是在很多问题与矛盾需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共治的今天。

  记者感言:推动社会共治,媒体不可或缺,党报更是责无旁贷。偶遇菜农求助,媒体人不冷漠、不推诿,而是扛起社会责任,用及时的报道唤起社会关注,用具体的行动努力答好“新时代党报如何惠民生、聚民心”这一课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