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APP催生“银发低头族” 老人们都喜欢使用哪些



  三个APP是标配生活类最受欢迎


  在德州市老年大学里,摄影班作为较为新潮的专业,学生们多为55至65岁的老年人。因专业需要,所有人均会使用智能手机,并将“美篇”、“美图”等图片处理软件及微信、QQ作为装机必备。不少人表示,自己使用智能手机和应用软件是为了增添生活乐趣,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方便。“年龄虽大,但不能落后于时代”是他们内心最贴切的写照。
  51岁的曲阿姨在老年大学中显然算是“年轻人”,因此,喜欢使用的手机APP与他人相比也更加娱乐化。除微信以外,“全民K歌”和“淘宝”是每天使用率最高的APP,因任职钢琴和声乐班的班长,她经常负责采买同学们外出表演使用的道具和服饰。据她介绍,平时大家上课使用的很多教材和书籍也是她通过淘宝统一购买,因此,货比三家是她在淘宝中练就的第一项技能。“KTV已经落伍了,现在手机就是我的移动练歌房,我经常获得唱歌比赛的擂主呢。”如今,“全民K歌”是曲阿姨每天的最大乐趣,一曲《好人好梦》就能让她收获数百次点击量。因为手机的使用频率太高,为防止没电她总会随身携带两部手机,并下载好同样的APP。
  62岁的张阿姨是个旅行爱好者,自从退休后每年都会与老伴自驾游,千里迢迢的新疆、甘肃、云南对于老两口来说都不在话下。因此,“高德地图”和“携程旅行”成为她手机中的必备软件,每次出行前她都会通过携程查看当地酒店和景点的价位与信息,而出了门便寸步不离高德地图。同时,利用微信朋友圈,分享一路上的美景和见闻也成为了她最大的乐趣。
  与大多数老年人不同,会计出身的吴阿姨将手机变成了“摇钱树”,55岁的她手机中的各种APP多达20个,其中用于赚“外快”的软件便超过了四分之一。说起这个,她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龙虎榜”用来炒股十分方便,而“小贝热闻”、“提款机”、“趣头条”等资讯类APP则可以在刷新闻的同时赚到零钱,在小贝热闻的账户主页上,吴阿姨的余额已高达3562元钱,这是她使用一年多赚到。此外,她还发现了“阿里巴巴”APP这个买东西比“淘宝”更划算的网购平台。


  “刷机”时间最高达10小时,八成老人有“入睡拖延”


  “想通关就得舍得用钻石和装备。”60岁的赵阿姨是“天天爱消除”的老玩家,仅仅花了1年多的时间就打通了1710个关卡。说起手机APP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她笑着说:“以前和老伴坐在沙发上总因为抢遥控器吵架,现在好了,自己看自己的手机再也不争吵了。”
  据记者走访发现,相比当下还在上学、工作的年轻人来说,老年人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因此,每天花在手机APP上的时间反而比年轻人更长。在10位年龄跨度在50至65岁之间的老人中,近60%的老人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在三个小时左右,使用时间最长的每天高达10小时。同时,80%的老人都有在睡前浏览微信朋友圈的习惯,“10点上床11点睡觉”成为了他们在夜晚的新习惯。
  爱好自驾游的张阿姨告诉记者,学会使用手机APP以后,她的出行变得更加自由和便捷。据她回忆,十几年前电子导航还没普及,她与老伴走到陌生城市,去哪都只能靠嘴去问,离得近还好,就怕路途“曲折”,对方说上三遍都很难理解清楚,偶尔遇到“好心指错路”的情况,更是让老两口苦不堪言。后来,有了汽车导航,老两口出门腰杆儿都硬了许多,可久而久之导航却因为更新不及时,频频出现带错路的困扰。直至2016年,她学会了用手机上的“高德地图”,不仅指路靠谱,连各地的景点评级都一目了然,这让老两口真正实现了“天高任鸟飞”的愿望。“手机就像个生活宝典,遇到任何问题搜索一下就都有答案了。”曲阿姨说。有一次,朋友送给她一盆漂亮的蝴蝶花,过了一夜便掉了10几朵花,心疼得她赶紧接了水要浇花。可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浇在花头上还是根部,左右为难时她拿出手机百度搜索了一下,这才知道,原来水浇到花头上会导致花朵凋落,“多亏了百度,挽救了我心爱的花。”她说。
  采访中,很多老年人向记者表示,手机上形式丰富的社交软件,使社会交际逐渐减少的他们认识了许多天南地北的新朋友,不仅开阔了眼界,也使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平时手不离机68岁老人看手机看到头晕恶心想吐


  “平时在家干完家务活就拿着手机玩,刷微信,看朋友圈。”今年68岁的蒋阿姨告诉记者,自从2016年儿子给自己买了智能手机后,她再也不跟老伴因为抢电视遥控器吵架了。对她来说,儿子给自己买的智能手机就像是“高级玩具”,儿子只教了她两三个小时,她就“出师”了。玩纸牌、看新闻、“天天爱消除”、视频聊天,她的生活顿时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感觉手机就是万能的,水电费、电话费都能从手机上交。”对于这部手机,蒋阿姨是相当“信任”,做饭查食谱,身体哪不舒服也用手机查。而老伴陈大爷却对此苦不堪言,“自从有了手机,连饭都‘不会’做了,上次从微信上学做焖排骨,好好的一锅肉焖成黑色的了。”陈大爷苦笑道,老伴不知道从哪看到往耳朵里塞洋葱治耳病,“前两天上火,也不去医院看,就把微波炉里的洋葱塞进耳朵里,结果拿不出来了,最终还是跑到医院让大夫给取出来。”“白天不出去遛弯,我就在家里看手机。”蒋阿姨说,孩子都不在身边,自己和老伴退休后,业余生活就是到门前的花园跳跳舞,找朋友聊聊天,“现在根本不用出门,从微信上就能聊。建个群聊,几个好姐妹想啥时候聊就啥时候聊,就像面对面一样。”她觉得,手机里简单有趣的游戏让人上瘾,以前雷打不动的两次出门锻炼也改成一次了,每天窝在家里捧着手机玩。甚至晚上睡觉前也躺在床上看一两个小时,甚至玩到了晚上11点。
  然而,就在前一段时间,蒋阿姨时常感到头晕目眩,两只手臂麻木,看东西也模糊不清,而且总恶心想吐,她赶紧来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详细询问后,医生认为颈椎病和视力迅速下降都与她过度使用手机有关。就在医生就诊的时候,蒋阿姨还不停地看手机,“总觉得手机微信响。别人手机响,我也总忍不住拿出手机来看一眼。”医生建议她放下手机,走出去遛遛。蒋阿姨也知道手机不是万能的,“从那以后晚上9点我就把手机关上,看会儿电视就睡觉”。


  网购是“雷区”八成老人不敢用手机“花钱”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多老人已经学会用手机发红包,然而网购、网络炒股却很少人愿意尝试。
  “听好多人说,手机微信、QQ被盗,里面的钱全都被盗走了,我可不敢从网上买东西。”11月6日上午,记者在东风东路某小区门前的花园里,随机采访了27名老人,其中21人称从不在手机上买东西。“需要什么就到超市里买就行了,网上购物是年轻人做的事,岁数大了反应迟钝,万一让人骗了,都不知道对方是谁。”市民陈阿姨告诉记者,“我有个朋友从微信上看到一个链接,上面明明写着点击免费领红包,结果倒是点进去了,也把自己的电话和姓名输进去了,不但没有领到红包,反而还扣了50块钱,都不知道这钱是扣在哪里的。孩子又不在身边,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把钱要回来,50块钱就白扣了。”其余老人也纷纷表示,“智能手机虽然是个好东西,但网上‘坑’太多,一不小心就掉进去”。
  “我也让女儿帮忙从微信里转了300块钱,就是方便出门买菜,方便对方不找零钱。”市民罗大爷说,就是微信付账这一件事,他也让闺女教了10多次,“上次出门买东西,想用手机付账,可是忘记密码了,到最后挑好的东西还是放回去了。”他告诉记者,虽然微信付款方便,但总感觉还是手拿着现金出门心里踏实。
  而市民于大爷却不像罗大爷那么“谨慎”,“我就用手机炒股,也不用整天盯着电脑屏幕看大盘了,走到哪都能看到股市情况。”最近,他迷上了“全民K歌”,除了请教孩子外,他还和几个歌友们加入了一个K歌群,“就是流量太贵,孩子给我下载了一个“Wifi万能钥匙”,可是我不太会用,所以一般我出门,就不上网了。”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汤锦瑶 刘畅 摄影报道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