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理合务镇:让农村成为老百姓的幸福家园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天高云淡的深秋时节,走进临邑县理合务镇,随处可见群树环绕的小村庄,错落有致的红砖瓦房前,是一片片秋收后等待播种小麦的田地。入村的水泥路笔直平坦,村庄干净整洁,骑着电动车去附近工厂上班的村民哼着小调……一幅新农村田园风光画卷展现在眼前。

今年以来,临邑县理合务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谋划,典型带动,多措并举,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环境为先,让美丽乡村“靓起来”

走进东宫村,宽敞笔直的街道,写有孝德名言的文化墙,参天的古树与公园长廊交相辉映。古树之下,老人与小孩嬉笑,俨然一幅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

今年以来,理合务镇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总要求,以连片治理为契机,重点对邢德路以西的鲁庙、焦楼、孙镇、田寨、姜家等村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实施村庄绿化,种植绿化苗木20万棵;硬化道路10.8公里,铺设面包砖5700平方米,粉刷墙体8万平方米,修建亭廊8处,实现文体设施配套全覆盖。此外,该镇结合当前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在环境卫生治理、违章建筑拆除、污水及异味治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乡村面貌持续改善,村庄颜值不断提升。

产业为基,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乡村强不强,关键靠产业。农民富不富,重点在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前提。理合务镇坚持以“七位一体”党建总体工作布局为引领,扎实推进“一统三提”党建突破项目,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坚持因村制宜,大胆创新,选准富民强村新渠道,构建乡村振兴新支撑。

目前,在前王、鲁庙、田寨等13个村整理闲散土地2000余亩,全面种植黄花菜。按照统一种植、管理、采收、销售的模式,预计6年采摘期内,每亩年均增收3000余元。实行干部“下沉”制度,选派37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经济特派员,通过前期走访调研,为每个村论证确定了金针菜、丹参、紫锥菊、林果苗木种植、扶贫车间等7个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现都已初见效益,真正激活出村庄经济发展新活力。

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该镇通过积极推广无土栽培和微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计划对46个传统温室大棚进行翻建改造,多品种种植无公害、有机特色农产品等多种农业发展新模式。与省农科院进行了技术对接,食用菌草菇试种成功,每亩纯收益可达4000元。发展种植彩色小麦,对接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百姓收入。

文化为魂,让文明乡风“吹起来”

一幅幅山水花鸟画装饰着民居,一对祖孙散步,老人时不时停下脚步,向孙子讲述墙上的传统孝廉故事。一边是上百年历史的古树,一边是代表现代文明的墙绘,传统与现代在大蔺家村“擦出火花”。

该镇以乡风文明为切入点,大力弘扬和合文化,扎实开展四德工程,深入开展“理合榜样”、五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制定村规民约,倡导厚养薄葬,努力培育社会新风尚。同时注重深挖各村特色和文化底蕴,注入民俗文化,发挥文化引领风尚、促进和谐的作用,打造了绿色沙于村、土房旧居鲁庙村、团圆文化田寨村、子牙文化姜家村和田园风光前王村,赋予了农村“内涵丰富、外在美观”的文化韵味。

“目前,我镇社区建设已全面启动,计划拆迁西宫、洼里王、小李家、张茂宜四个村庄。下一步将改造理合街坑塘,建设平沙公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培元路,逐步完善小城镇配套功能,形成点成片、连成线集‘休闲观光、村庄优美、群众安居、集体增收’的美丽乡村新路线,理合务镇的乡村振兴之路正稳步向前。”理合务镇党委书记张兆银说道。□何寿举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