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 :落实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吹响“向产业进军”的号角
▲新动能不断积聚的产业发展之路
▲投资6.5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武城县升平广场
▲打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

  □王玉磊吴华李淑冉
全县域创卫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共享工厂”模式登上国务院门户网站并刊发英文报道,在农村创新落实“一证、一书、一池、一网”制度……今年以来,武城县把“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推进全局工作的总抓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一手抓产业推进、一手抓环境提升,深入推进“四县”战略,初步形成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武城县GDP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06%,税收收入增长13.48%。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武城县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武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全县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推进“正风肃纪,抓早抓小”活动,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3种行为。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牢牢把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用好“两问四答”工作标尺,持续深化“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广大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围绕“供给结构失衡、经济总量太小”两个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武城县一手抓产业推进、一手抓环境提升,经济发展质效不断提升。产业转型激发新动能。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向产业进军”重大战役,不断深化新能源空调产业整合发展、新材料(玻璃钢)产业拓展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合作发展转型之路。落实政府主体责任,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市场倒逼作用,引导企业开展对外合作、技改股改、科研创新。大力实施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向假冒伪劣宣战,清理低效产能、维护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打响武城区域品牌。积极推广“共享工厂”模式,新华社推出《在中国:武城县使用共享工厂解决污染问题》英文报道。坚持高质量推进“三招三引”工作,瞄准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大力开展主攻北京百日集中招商等活动,投资18亿元的保罗公司生物科技等一批高精尖项目相继落户,投资15亿元金信公司与中纺集团合作的纺织除尘机组,投资4.7亿元科瑞特公司与华怡科技研究所合作的高效稀土永磁电动机等一批具有行业唯一性的重点项目相继开工。供给优化催生新优势。坚持集约发展,建立“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所有新上产业项目全部签订用地行政协议,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精准绘制工业占地、宗地地主、占地主体税收和占地主体亩均税收“四张地图”,大力盘活闲置厂房和土地资源,发挥土地最大效益。环境改善产生新动力。把环境作为关键竞争力。始终站稳企业立场,认真落实“一次办好”要求,当好暖心的“店小二”、贴心的“娘家人”和公道的“包青天”。深入实施“三城联创”,投资40亿元的棚户区改造、投资6.5亿元的基础设施提升等工程有序推进。全面打响城市“清洁之战、秩序之战、责任之战”,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功。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坚持以产城融合为路径、以城乡一体为关键、以组织振兴为引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务院第十五督查组对武城县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扎实推进实施产城融合推进就地城镇化试点工作,“美丽乡村·空心村整治”扩面提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创新推进,贷款额度居全省首位。以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抓手,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实施农村“七改”工程,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文明新风日渐养成。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建立推广“支部统领,主体分工”村级治理机制,构建起“一核多元”村级治理架构。
  牢牢把握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抓好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8处解决城镇“大班额”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2万个。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持续推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今年所有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全县10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全面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空气质量持续优化。坚守金融、安全底线,强监管、补短板、防风险、促发展。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