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基层调研“三字经”

基层调研是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联系群众、把握实情的重要工作方式,也是制定决策的必然途径。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存在不实、不深、不准的现象,导致调研失真、失效。笔者认为,做好调研工作,要念好“正心态、定预案、勤总结”三字经,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

基层调研要“正心态”。开展基层调研必须俯下身子,保持良好的态度和谦逊的作风,以“空杯”的心态调研学习。要真正把自己摆进去,不单在会议室听汇报,也要挽起裤腿到现场,在板凳炕头、田间地头了解实情,做到知行合一、真走基层,这样才能获得真实信息。另一方面,基层调研应放缓心态,不重多,不求快,重点在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真实有效。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比喻调查研究像“十月怀胎”,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调研酝酿,才能出好的成果。

基层调研要“定预案”。有效的调研需提前进行谋划,切好题、选准点、找对人。切好题,就是要带着问题去调研,只有带着急需解决的专项问题,才能使调研工作方向不跑偏、细节不遗漏。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增强工作靶向度,真正开展有效调研。选准点,就是要针对调研了解的问题,找对关键区域或单位,把握深入一线、深入问题核心部分的原则,进行调研目标选择。找对人,就是针对调研问题找准关键人员,要把调研范围展开,深入群众、依靠老乡,同真正知晓实情的人员沟通讨论,切中要害,取得真实可信、原汁原味的调研信息。

基层调研要“勤总结”。整个调研过程中,会接收到较为大量、不系统的原始信息。因此,在调研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倾听调研各方意见,汇总信息、做好记录。在调研结束后,抓住“三分钟热度”及时总结,形成完善有效的调研信息,在决策过程中及时参考,防止调研之后再次出现“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的情况,避免决策的片面性,保证调研对工作的指导价值。

当前,面临着深化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等众多新任务,以往可借鉴经验缺乏。因此,需用好基层调研“工具书”,让“翻书”成为工作的一种常态。有效问计于基层,做实基层调研,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才能真正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田安刚 (作者单位:夏津县委组织部)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