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第4周好人之星 王汝堂,宁津县闫沙市场柴胡店批发部经理

姓名:王汝堂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2年3月

工作单位及职务:宁津县闫沙市场柴胡店批发部经理

王汝堂,山东省宁津县柴胡店百货批发部老板,多年来,乐心捐助失学儿童,帮助村里修路,树路灯,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王汝堂,一个当年在农村长大的男孩,烧过砖,跑过车,收过破烂。浮浮沉沉几十年,靠着诚信经营,最终也挣得了一片家业,房、车一应俱全,稳稳扎根在宁津县。致富却从不忘本,在他的大力资助下,他的家乡宁津县柴胡店镇王知村,终于修了桥通了路。

王汝堂出生于宁津县柴胡店镇王知村。家境贫寒,姐弟五个人,很多时候都是饥一餐饱一餐,更不用说上学读书。两个姐姐更是很早就已缀学去挣工分,供两个哥哥上学,两个哥哥也只读完初中。王汝堂是家中最小也是最幸运的,上到了高中。之后,家中就再也负担不了读书的费用。不上学之后回到家里当过小工,帮人提水泥桶,后来感觉挣不到什么钱,也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就自己去外面收破烂(纸箱子、酒瓶子等)。他不怕辛苦,别人怕脏不收的货,他收;别人嫌不挣钱的货不要,他要;别人怕累不干的活,他干。凭借着这股劲他开始有了一些收入也有了一些存款。

他用仅有的这些存款结了婚,婚后夫妻俩互相扶持着去外地进生活用品,回来赶集出摊卖货,凭着诚实守信生意越做越好,卖的货越来越多,夫妻俩用当时挣得钱在宁津县柴胡店镇租了两间门市开始做起批发商店,生意越做越好,后来因为发展需要迁到了宁津县闫沙批发市场,因为做生意诚实守信最终在宁津县闫沙批发市场站稳了脚跟。

在生活上有了保障以后,王汝堂并没有忘本,回家乡的时候发现村里唯一通往外界的路、桥都已经破旧不堪,他主动联系了村委会,又到柴胡店镇政府进行铺设公路、维修桥梁的申请。在王汝堂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可以重新修路铺桥,但是在资金上出现了问题。钱由谁出?当时村委会的账本上没有这么多钱,眼看着因为资金的问题导致辛苦的结果付之东流,王汝堂当时没有多想,自己掏腰包38000多元,然后又联系公路局进行铺设,在王汝堂、公路局、村委会、镇政府的齐心协力下,村里的小公路铺起来了,桥也维修好了村民们都高兴极了。大家感念他的付出,想在桥上修建一个功德碑,他没有同意。问他为什么不同意,他说:“我做这些都是应该的,我从小生活在这一片水土之上,因为村民的支持才发展到今天,为村里做这些是我的分内之事。”他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宁津人。

致富不忘本,他又连续为全村的村民交纳了黄河水费,2007交纳17000多元,2008年为13000多元,共计30000多元。

爱是与生俱来的,在血液里流动,在骨子里结晶,它源源不断的由心而生,永不枯竭。2008年柴胡店批发部在宁津县中心广场组织公益捐助,王汝堂为了帮助那些跟自己有同样经历的贫寒农村学子,圆上求学的梦,对当天到场的10名柴胡店小学学生、10名宁津一中学生、10名二中学生。对这三所学校的30名贫困学生进行小学每人300元,高中每人800元的资助,当天他自己捐款1.9万余元。并且经了解到后来他自己一直连续不断的资助,一直到这些贫困学生上到大学。当天现场1000余人次,他们现场捐款3万余元,王汝堂把当天大家公益捐助所得的款项全部捐给教育局,用于发展宁津县的教育事业,让他们继续帮助贫寒学子。他知道有些孩子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年纪太大了,没有收入,只能靠种地维持生活。他不仅在学业上捐助这些孩子们,更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经常为他们送去米、面,替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安心学习,没有后顾之忧。是他的这种乐于奉献、捐资助学行善积德的义举,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也改变孩子们的人生道路,他的爱心被孩子们永远铭记,他的无私奉献得到了社会的尊重。

将资助化为一种动力,让诚信成为一种习惯。这三十多年中,王汝堂一直秉持诚信待人,奉献社会的精神。在经营的事业中,对于每一个客户,都把诚信放在最前面,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将继续帮助家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