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前,一场电影让德州万人空巷

  改革开放40年,风雷激荡,岁月峥嵘。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本报推出《德州印记——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策划》栏目,从德州百姓身边事入手,回顾40年来的点点滴滴,见微知著,讲述生活变化,展现时代变迁,凝结起共同的情感与记忆,给更多人以启迪和前进的力量,敬请关注。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约上亲朋好友,到影院里看场最新的大片,已经是当下很多市民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说起去看场电影,会让很多人兴奋不已,在那个物质精神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看电影是很多德州人青春记忆里不可泯灭的回忆。从走街串巷的露天电影到宽敞舒适的人民电影院,再到如今的IMAX巨幕,德州电影院的兴衰与变迁,映衬出的是德州百姓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活巨变。


  日售票量近六千,曾“一票难求”

  1949年12月,原德光剧场在德州市民政局、工商联合会的投资下,得到了修复并改称人民电影院。1958年6月,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人民电影院迁到如今的马市街和商业街的交汇口。该影院的936个座位,每天额定的6场排片场场爆满,成为一代人不可磨灭的快乐记忆。
貌20 原“那时候宁可不吃饭、不上班也要提前跑到窗口去抢 02年 影院
4月十三局电票。”今年55岁的刘迎春年轻时是个不折不扣的影迷,16岁刚参加工作时,他每月工资28元钱,五分钱一场的电影,是他每周末的固定娱乐活动。
  说起对人民电影院的记忆,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一票难求”“。售票窗口前永远是人山人海,如果跟在队伍后面排,不仅要花费一场电影的时间,还往往得到一个‘票已售空’的结果。”刘迎春说。
  那时候的电影多是《冰山上的来客》、《闪闪的红星》、《地道战》等红色革命题材,影院一整天的排档都只播放同一部影片,观众们也从不挑剔,只要放映厅的灯一黑,大家便兴奋地鼓掌欢呼,电影结束时也要看到“再见”两个字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1980年,中国内地的第一部爱情影片《庐山恋》上映,德州市内更是万人空巷,能带喜欢的姑娘看上一场,成为了当时最令小伙子们骄傲的谈资。


  影院招牌依旧,影厅却已不在

  9月25日,记者来到这家承载了一代人青春记忆的电影院,远远望去“人民电影院”五个红色的大字依旧肃穆,可老旧的大门却已经生锈,曾经热闹非凡的影厅也早已租赁给商户经营餐饮生意,仅剩的前厅和二楼区域也已闲置。
  2002年6月,中国电影开始实施院线制改革,人民电影院由于软硬件条件达不到电影院线要求,转为放映二级市场影片。可随着星级影院的逐渐增多,人民电影院的消费群体也逐渐缩小为农村的低消费人群,定价30元的影票,通常仅需20元便可买到。由于运营状况持续亏损,2018年春节期间人民电影院正式停止营业。
  曾经有六十多个员工的电影院,如今只剩三人留守。据63岁的老放映员李永利介绍,当时,想要播放一部不错格、不抖动、声画同步的胶片电影,需要两个放映员和一个跑片员互相配合。放映员10分钟一挂片保证90分钟的影片能够衔接流畅,跑片员则骑着自行车负责往来于不同影院之间传送影片,保证影片按时放映。
  据李永利回忆,1982年《少林寺》上映时,正是人民电影院最辉煌的时候,为了满足市民的观影需求,影院工作人员清晨5点半便开始排片,最多时一天放映8场,依旧场场爆满,很多人托关系找到他买票,却由于过于紧俏,也不是回回都能买到。
  1998年《泰坦尼克号》上映时,影院门票卖到20元每张,创造了德州市电影历史上最高票价。


  星级影院入驻,观影体验升级

  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大街小巷开始出现更迎合年轻人口味的录像厅,录像机、彩电等家电也慢慢普及至家家户户。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与人民电影院同期的曙光影院、工人俱乐部、十三局电影院等相继停止营业甚至拆迁,德州的电影院一度走向没落。
  2001年,由德州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管理的银星电影厅和市直礼堂两家放映单位合并的联通世纪影院,第一批加入了院线。各县的影院由于不具备条件,全面陷入瘫痪。人民电影院虽还在经营,但被挡在了院线的门外,并购在德州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旗下。
  加入院线后,联通世纪影院购置了先进的放映机和3D立体放映设备,一些市民又重新走进影院。
  2010年、2011年,大地数字影院和鲁信影城在德州强势登陆,两家影院共有包括3D动感立体影厅在内的13个放映厅;2013年,由亚洲第一院线万达院线投资并运营管理的德州万达电影城,于“十一”黄金周期间开业迎宾,德州有了第一个18米的超宽巨幕;2015年,万达广场正式在德州开业,随之最先进的IMAX巨幕也震撼登场。
  影城数量的增加,不但为德州影迷带来了最逼真的电影场景、最震撼的音响效果,还带来了娱乐上的更加便利和价格上的更多优惠。市民可以不再“长途跋涉”排队,就能在网上抢购影票。如果时间充足,错过了这个场次,可以选择另一个影厅的同一部电影,而时间差最多只有30分钟。“现在的数字电影解放了放映员,电影不仅流畅,画质也更加好,虽然淘汰了我们,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李永利说。


  ■相关新闻


  德州将评选40年来感动人物、最具影响力事件

  本报讯(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潘晓泉 通讯员 吕兵)
  为大力宣传改革开放40年来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市委宣传部决定,今年在全市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德州人物和最具影响力的事件评选活动,通过组织推荐、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深入挖掘评选一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涌现出的事迹感人、社会公认、影响深远的典型人物和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改革开放40年感动德州人物(群体)方面,其中要求包括勇立时代潮头,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奋战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线,积极理论创新,勇于实践探索,为引领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获得地(市)级以上重大奖项和荣誉,并引起广泛社会关注的先进典型等。
  最具影响力事件方面,要求德州首创,对经济社会全局或某一领域发展具有开创性、变革性、标志性作用;引起巨大反响,产生轰动效应,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为全国全省全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可复制的样板模式、代表方向性发展要求等。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