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东(乐陵)枣博会举行全国红枣膳食营养健康产业峰会暨红枣产业发展研讨会同时召开

2018第七届山东(乐陵)红枣暨健康食品产业博览会现场。 记者王志伟摄

  张志达宋慧刚马福义商怀君王大山刘世昌王之祥苏兰武分别参加活动

  ■意向交易额达1.4亿元 ■我市获“金丝小枣名市”称号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于斌通讯员贾鹏刘敏)9月8日,2018第七届山东(乐陵)红枣暨健康食品产业博览会、第30届中国(乐陵)金丝小枣文化旅游节、第三届中国(乐陵)调味品产业博览会同期开幕。中国经济林协会会长张志达、中国经济林协会常务副会长宋慧刚、省林业厅副厅长马福义、德州市副市长商怀君应邀参会。市领导王大山、刘世昌、王之祥、苏兰武等出席开幕式。全国红枣及调味品主产区政府负责人,特邀嘉宾、专业采购商代表参加。

  开幕式上,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大山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说,枣博会是国家商务部引导支持展会、山东省政府批准展会、全国优秀特色产业展会、全国重要的红枣及健康食品产业交易平台,已成为助推乐陵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强大引擎和不竭动力。

  王大山强调,今年枣博会以“相约乐陵,枣赢健康”为主题,通过招商推介、特色巡展、人才科技对接等形式,为各红枣及健康食品主产区政府、行业机构、中外客商搭建品牌展示、市场开拓、区域交流、合作共赢的发展平台。我们坚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有各界朋友的积极参与,我们一定能够把本届枣博会办成隆重、高效、成功的文化盛会,为全国红枣暨健康食品产业科学健康发展增添强劲动力!也热切期盼与各界朋友在枣博会期间,加深交流合作、共享丰硕成果、共赢美好未来。

  会上,与会领导为2018年度优秀枣企业及优质枣制品、优秀调味品企业及优质调味品代表颁奖。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我市“金丝小枣名市”称号,张志达和马福义共同揭牌。

  本届博览会设有红枣产品展区,调味品展区,红枣、调味品科研成果展区,红枣、调味品加工机械展区和食品包装产品展区,共有山东百枣纲目、河南好想你、德润健康食品、和田昆仑山枣业、中华名果新疆楼兰果业等近400家国内知名红枣和调味品龙头企业,河北、河南、陕西、山西、新疆等23个省市区的5万多家采购商以及河北赞皇、甘肃临泽等14个红枣主产县市区负责人参会。博览会期间共达成合作意向1500多个,意向交易额1.4亿元。

  此外,第30届中国(乐陵)金丝小枣文化旅游节将持续近1个月的时间,期间将举办乐陵市金丝小枣大赛、“相约枣乡”中国·乐陵摄影采风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为充分展示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是撤县建市30周年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我市还举办了书画作品展、诗歌征文、大型文艺晚会等系列庆祝活动。

  又讯(记者 于斌 通讯员 马彦翔)9月8日下午,2018全国红枣膳食营养健康产业峰会暨红枣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我市召开。中国经济林协会常务副会长宋慧刚,中国经济林协会枣分会会长刘孟军,市领导王大山、赵之达出席。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大山指出,近年来,我们立足红枣特色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以小枣生态种植为基点、以红枣旅游为纽带、以枣产品精深加工为主体、以红枣文化创意为延伸,“接二连三进四”的金丝小枣循环经济产业带,成为全国最大的枣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之一。希望各位专家为乐陵红枣产业的发展把脉问诊,提出宝贵意见建议,也希望各位企业家在乐陵期间多走走多看看,寻找更多投资机会,共同为乐陵红枣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又讯(记者 于斌 王志强)9月9日,“智汇乐陵”红枣及调味品产业人才科技对接洽谈会召开。中华供销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副院长朱风涛,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刘孟军,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长江学者”刘立明等12家高校院所的48名专家人才齐聚乐陵,就红枣及调味品产业科技创新、转型发展深入对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大山,市委副书记苏兰武等出席。

  会上,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刘新利,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余晓斌、何志勇,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仁堂等10位专家分别推介了红枣及调味品产业的相关新成果、新技术。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乐陵工作站、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乐陵科研示范基地、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乐陵教学科研实践育人基地、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乐陵产学研基地、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乐陵产学研基地等5个平台揭牌。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已与国内10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引进培养人才、研发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平台载体等。截至目前,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64个,柔性引进博士及以上层次专家人才220余人,推动了我市现代产业蓬勃发展。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