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安乡: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庄“美起来”

时值金秋,秋风送爽,走进宿安乡西辛村,整洁的农家院落、干净通畅的乡村公路,无不让人驻足赞叹...这是宿安乡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近年来,宿安乡立足于全乡实际,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实现村容村貌新变化,精神文明新气象,农民生活新提高。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营造干净卫生新环境

  “如果你是今年4月份来这里,你看到的就不是这番景象了,我们村以前道路两旁杂草丛生,垃圾随意倾倒在湾边,污水泼在大街上,村内卫生条件十分差,一到夏天,蚊蝇滋生,大家都不敢在街上看孩子;你现在再看看,道路两旁种的全是绿化树,每个胡同口都有垃圾箱,村里人都不再往湾里倒垃圾了,村里卫生条件改善得很好,现在这街上孩子也多了,大家也敢在外面乘凉了”,日前,西辛村支部书记程效金高兴地对笔者说道。

  今年以来,宿安乡采取“政府出资+市场化运行+群众监管”的模式,大力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改善村域卫生环境。

  “我们在3月份开展了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活动,在前期外出调研学习的基础上,依托乾丰物业进行市场化管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逐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采取群众验收的方式,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督导,切实保障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我们还通过加设垃圾箱,增加垃圾外运频次来长效保证村域卫生条件达标,目前,全乡45个村均已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宿安乡环卫负责人刘成峰骄傲地说道。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便民惠民新高地

  西辛村是宿安乡五个省级重点贫困村之一,昔日的西辛村没有柏油路,没有小广场,没有排水设施,供水管道随意铺设,落后的基础设施给群众带来了许多不便。

  “别的先不说,就说俺西辛村与东辛村之间的小桥,那是两村之间唯一的道路,多年失修,成了危桥,过秋、过麦拉个粮食,车都不敢往上开,走个亲戚还得绕上七八里地”,在村里生活了20多年的尹大娘说道:“现在好多了,政府给我们新修了道路,铺设了下水道,新修了桥梁,村里变化太大了”。

  西辛村只是宿安乡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宿安乡坚持顶层设计,高标谋划,充分做好民意调查,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真正起到惠民利民作用。据悉,宿安乡已硬化道路8.2公里,新修排水管道超5000米,改造供水管道近2万米。

实施建设工程监管

  ——构建后期管护新保障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对村内私搭乱建、断壁残垣等建筑物进行了统一拆除,使得村内民房整齐划一、错落有致,但美丽乡村不能只建设不管护,要构建起长效管护机制,确保美丽乡村一直美下去。

  宿安乡成立以城建办牵头、多部门联动的民宅建设工程监管小组,负责监管审查美丽乡村内部民宅建设工程。制定《宿安乡美丽乡村民宅建设规定》并加以广泛宣传,使群众认识到土地使用性质的重要性、私搭乱建的危害性。监管小组通过审核拟建民宅的方位、土地使用性质、建设尺寸等重要因素,确保美丽乡村村域整体美感不被破坏,降低违建、私搭乱建的产生量,从源头上强化了后期管护效果。

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树立文明向善新风气

  物质层面的保障不能代替精神层面的升华,宿安乡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不忘加强群众精神层面的美化,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文化下乡、新时代文明传习等工作。

  “自5月份以来,我们‘送文化汇演下村组’活动已经开展了20余场,电影演播也正在全乡各村巡回放映,位于社区中心村的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也不同频次地开展了传习活动,我们以文艺汇演、电影演播、传习讲堂的形式弘扬传统孝文化、传播新时代进步思想,引导民风向善”,宿安乡文化站站长赵梦说道。

  据悉,宿安乡在村内显眼位置粉刷文明新风标语、村规民约,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页,播放宣传广播,并积极引导各村红白理事会发挥作用,确保群众精神层面“美起来”。

发展农村集体产业

  ——筑牢美丽乡村新支撑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将村庄美起来,更要使村庄经济强起来。宿安乡认真分析研判各项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依托产权制度改革,回收集体资源,建设村级集体产业。

  “以前,西辛村里的大湾长年没水,成了村民倒垃圾的地方,造成了资源浪费,村集体也没有收益,我们通过开发村内的坑塘,挖掘水面17亩,通过养殖、栽藕实现村集体增收,挖出的土还可以建设小广场,一举多得”,驻西辛村的县派精准帮扶工作团团长王淑红高兴地说道。

  目前,高辛、东辛、西辛3个美丽乡村均回收了村集体资源,集体产业已破土动工,将成为乡村发展的不竭动力,筑牢美丽乡村后期管护的新支撑。

  “以党建为统领,认真分析研判各项工作的内在联系,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事半功倍,相得益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广这种工作方法,为宿安的父老乡亲谋求更大的福利”,宿安乡党委书记盛慧信心满满地说道。(郝义春 王雪)


相关阅读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