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提醒:老人走失报警无需等24小时

□本报记者尹晓燕本报通讯员李杰

最近几天,很多市民的微信朋友圈接连被“老人走失,帮忙寻人”的爱心贴刷屏,大家积极转发寻人的爱心举动令人感动,但同时事件的背后也令人深思:老人走失为何频发?家人又该如何有效预防?

市区一天走失两位老人

9月3日下午2点多,家住德州高职学院宿舍的一位76岁老人,从小区外出后走失,当晚10点多被找到;当天下午2点半,家住双企·龙城国际小区的一位84岁老人走失,两天后才在公安部门帮助下找到……同一天,几乎同一时间,市区两位老人走失。

这并非偶然发生的事件。据民政部下属的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曾发布的一份《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走失老人一年约在50万人左右,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约为1370人。

从警多年的市公安局德城分局建设街派出所民警韩炜告诉记者,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有关老人走失事件频频发生,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今年以来,仅我们派出所就接警了近20起类似的案件。 ”

记忆障碍成走失主因

《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在老人走失原因方面,七成以上走失老人出现记忆障碍,其中确诊为失智的老人占25%。韩炜也表示,在处置的老人走失案件中,占最大比重的就是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患者。

今年3月份,他曾处置过这样一个案件:一位89岁的老人独自一人骑自行车外出,行至德城区解放北路与三八路交叉口时迷路。路人见她一人徘徊,报了警。“当时老人能说出自己的名字,住在天衢购物中心附近,我们带她一路寻找,她才慢慢记起了家的具体位置。 ”韩炜说,这位老人独居,患有轻微的阿尔茨海默病,但她自己却意识不到,才导致了迷路走失的情况发生。

此外,患精神疾病、老人独居、家人关心不够等也是导致老人走失的原因。

提前做好防范莫让悲剧重演

禹城市公安局警务传媒中心民警李光明,早在2014年就通过“光明微直播”微信公众平台帮忙寻人,后来专门开通了“光明寻人”微信公众号,在寻找走失老人过程中积累、摸索出了大量经验。“2015年,我们就找商家订做了一款印有二维码的黄色手环,老人佩戴后,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获知老人的个人信息。 ”李光明介绍,这款手环陆续发放了1000余个,现在又进行了改进,制作了一款可以固定在衣服上的小型GPS定位器,能实时关注老人位置,目前正在试用。 ”

李光明表示,无论给老人佩戴手环、联系卡,还是缝制带有联系方式的布条等,都是为了方便社会共同帮助走失老人第一时间回到家中。家人发现老人走失后,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求助,发布寻人启事,此类案件不局限于失踪24小时以上才能报警的规定。此外,呼吁市民若家中有行为异常的老人,应给予更多关心,少让老人独处,尽量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