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干引领新崛起——乐陵撤县设市30年跨越发展纪实

从破产机械厂发展到上市企业的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
从炕头做到全球的泰山体育产业集团
金丝小枣挂满枝头,游客边采摘、边品尝,享受着摘枣的乐趣
乐陵市文化娱乐中心
乐陵新城之美

  □本报特约记者李玉胜贾鹏
  风雨沧桑30年,砥砺奋进30载。
  把岁月时钟回拨到1988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乐陵县设立乐陵市(省辖县级市),这是乐陵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刻。
  岁月流金,时光更迭,辗转30年,乐陵这座千年枣城上演着沧桑巨变。
  30年前的乐陵,城旧、路窄、楼矮,人们为生计而忙碌;30年后的今天,这里城美、路畅、楼高,人们为品质生活而追求。
  回溯这段历史,点点滴滴的变化之中,都洋溢着无数乐陵人的精彩和感动,更离不开无数乐陵人的创新和实干。
从卖小枣到卖旅游、卖文化
城市印记——枣香千年,历久弥新
  很多人都知道,乐陵有一个灵动的别名,叫“枣城”。“1988年以前,那时的乐陵人民多务农桑,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但乐陵却有一大特色经济作物——金丝小枣,并被国家林业部定为金丝小枣出口基地市。”乐陵市首任市委书记、已年愈八旬的离休老干部郭连祥回忆道。“金丝小枣是乐陵的金字招牌,也是每一个乐陵人童年的记忆。乐陵人自古就有发展枣树的传统,1988年,枣树总株数已发展到1000万株,年产干枣1500万公斤,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促进了农业发展。 ”郭连祥说。
  撤县设市给乐陵带来了新机遇。站在新的起点,经过思想观念的碰撞,乐陵的决策者意识到,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实干争先,才能加快发展。当时首要任务是依托枣树发展,振兴乐陵经济。
  1989年9月1日,乐陵市举办了首届“中国乐陵金丝小枣节”,共接待外地客商1300人,签订小枣贸易合同100多份。首战告捷,于是,乐陵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后每年9月举办小枣节和经贸洽谈会,以此作为实施“红枣工程”,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创新举措。
  1995年,乐陵市实施“枣树富民”战略,实行“地随树走树随人走,谁种谁有”新政,在全市掀起枣树种植热潮,到1999年,全市枣树总株数发展到2000万株。 2000年,乐陵市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
  就这样,通过一届届党委、政府的接力做大枣文章,小枣节越办越有创意,小枣产业越做越大,链条越伸越长。 2006年,小枣节改名小枣文化节;2012年,小枣文化节转型升级为红枣暨果品产业博览会;到2015年,乐陵已培植起汇源、德润、百枣纲目等40多个全国枣业知名品牌,开发出十大系列140多种产品,建成中国金丝小枣文化博物馆、百枣园、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等20多处文化旅游景点,小枣全产业链年产值过20亿元。
  2016年,乐陵“一核两带五组团”的文化旅游框架拉开,以千年枣林游览区为龙头的生态乡村游,以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为主体的红色文化游,以碧霞元君故居、文庙等为依托的传统文化游,以泰山体育博物馆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游,以梁锥希森新村为代表的特色民宿农村游等5大组团亦渐次拉开框架,30万亩千年枣林游览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枣香千年,历久弥新。 ”30年来,从卖小枣走到今天的卖品牌、卖旅游、卖文化,乐陵文化韵味越来越浓。漫步30万亩千年枣林游览区,展现在人们面前更多的是红枣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共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弘扬红枣文化和红色文化,主打小枣文化节、枣博会和‘南有沂蒙山,北有冀鲁边’的红色旅游品牌,把乐陵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北方知名的健康休闲旅游目的地。 ”乐陵市长王大山坦言,他们将按照“全市就是一个大景区”的创新理念,来建设“一核两带五组团”。
从破产企业到上市公司
经济发展——工业强市,厚积薄发
  对乐陵这座文化名城而言,积淀的远不止历史和文化,更有厚积薄发的经济发展。
  1988年乐陵撤县设市时,乐陵的“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便拉开了序幕,优化发展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工业经济快步前行。这一进程中,持之以恒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为乐陵工业发展一次次解除束缚。
  回忆这段征程,乐陵人记忆犹新。设市以前,乐陵的工业以酒厂、农药厂、电器厂、机械厂、木器厂等国有和集体企业为主导,且都没有形成规模,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为此,乐陵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企业改制、品牌创新入手,发展壮大工业企业。
  1989年,乐陵开始股份制改革试点。 1990年至1991年,乐陵市濒临破产的木器厂、机械厂先后改制;从炕头缝制垫子起家的泰山体育器材厂产品成功打进北京亚运会;1998年,以股份制、个体私营为主体的民营企业步入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发展轨道,成为乐陵工业发展的主体;进入21世纪,以泰山、金麒麟、华乐、国强、希森、飞达等骨干企业集团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成为引领乐陵工业发展的支柱。“乐陵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0年2月,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家核准面积为4平方公里。 ”乐陵市规划局负责人朱长彬对这个数字记忆犹新。此后几度扩展提升到27.52平方公里,而今乐陵已建成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南部生态区、东部生态旅游四大片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3家,形成了五金机械装备制造、体育、农副产品深加工、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调味品、精细化工等七大支柱产业。把时间倒转回198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为2.8亿元,而到2017年,这个数值达到1000.3亿元,这增加的300多倍,挺起了乐陵工业经济的脊梁!
  如今,随着创新转型深入推进,“工业兴市、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在乐陵已变成现实,全市呈现出厚积薄发的转型佳绩:五金机械装备、体育、调味品等七大主导产业全部迈入百亿行列,成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全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中国调味品产业城、中国建筑五金产业基地;齐鲁制药、汇源、中广核等65家央企、名企相继成功落户;金麒麟集团在沪市主板成功上市,成为德州市第一家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泰山体育产业集团为刚刚在印尼闭幕的亚运会提供了近十个项目、数万件的比赛及训练器材;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研发的希森6号马铃薯亩产达到9.58吨,几度刷新马铃薯高产世界纪录,今年连续四次登上央视新闻;经济开发区获批省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园成为省级化工产业园区;全市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247个,先后承担市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49项,36项科技成果通过国家及省、市鉴定,22种自主研发的产品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30%以上,连续3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从四关两巷到满城花园
百姓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漫步乐陵市人民广场,两侧宣传栏展出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乐陵撤县建市30周年图片展”吸引广大市民纷纷驻足观看,老街景、老文化楼、老政府大院等一系列老照片,勾起了几代乐陵人满满的回忆。
  1988年,撤县设市前的乐陵,老城只有“四关两巷子、一条主大道两条街,且无一处公共绿地”,用百姓话说,“一根烟没抽完,全城便已逛遍”。对于城区面积仅有7.7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万人的乐陵来说,座落于盘河边3层高的文化楼无疑就是城市地标了。“那时的文化楼附近有盘河、人民影院、商场,也是当时城市最繁华的地段。 ”在市民杨吉昌的记忆里,文化楼是当时乐陵最高的建筑。
  1997年,乐陵市拆除文化楼,新的文化娱乐中心破土动工,15万平方米的盘河风景绿化带建成;2001年,总面积1.86万平方米的文化娱乐中心及文化广场建成,很快取代了文化楼在乐陵人心目中的位置,成为乐陵市民休闲娱乐的聚集地,系列广场文化、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地举行。
  如今的乐陵,从空中俯瞰,跃马河、盘河从乐陵城中蜿蜒而过,八纵七横的主干街道,四通八达的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花木成荫的公园,人流如织的商超,布局有致的居民小区,一座绿色满城、生态优美的宜居宜业城市正在崛起。有资料显示,2017年,乐陵城区面积达30.98平方公里,城区常驻人口已达25.9万人。
  在外经商的个体工商户王东认为乐陵30年里变化最大的应该是交通。“以前去北京至少要七八个小时,就连从乐陵到济南也要三四个小时。现在,有了直达高速,去北京只用2个多小时,去济南只用1个多小时。就是通往乡村的路也都硬化了,路面宽阔而平坦。 ”
  回望撤县设市30年,乐陵这片大地上交通建设的步伐一刻不停。 2007年,乐陵就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2009年,新建改造城区道路10条;2014年,新修农村公路600公里,131公里的大外环线已经形成,农村公路网格化工程完工,济乐高速建成通车;到2017年,共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000余公里。
  不仅是交通,千年枣城新崛起的成果处处惠及人民:城市品位大大提高,城区黄金地段建成12处公园绿地,真正形成“5分钟公园休闲圈”;城区绿地面积达800多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3.3平方米;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建成20万亩国家储备林、跃马河等4个湿地公园,马颊河等4个景观带;构建起“产业镇+特色村+精品点”的乡村旅游特色体系,涌现出千年枣树森林公园、龙悦生态观光园等40多家高标准乡村旅游点;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市1089个村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运行,实现全覆盖;乡村所有校舍全部实现了楼房化和抗震平房化,高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验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合、新农保实现了全覆盖,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县(市)”;实现城乡安全饮水“一体化”,70万城乡居民全部用上了安全清洁的“放心水”;精准扶贫实现了预期目标,低保救助标准大幅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回顾30年辉煌成就,我们心怀喜悦、倍感自豪;回味30年奋斗历程,我们心存感激,倍感欣慰。 ”乐陵市委书记樊廷雷满怀豪情:“乐陵市将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乡村振兴为总抓手,拉高标杆,改革创新,实干争先,全力打造‘和谐乐陵、活力乐陵、诚信乐陵、生态乐陵,奋力建设‘富美和谐区域性中心城市’,努力实现千年枣城新崛起。 ”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