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说一段不朽——《寻访齐河老兵传承红色基因》专题片观后感

有点偶然,看齐河电视台拍摄播出的四集电视片《寻访齐河老兵 传承红色基因》第一集《王祥柱:夺枪当八路》时,正好是7月30日。三十四年前的这一天,也就是1984年7月30日,我正随部队参加那场保卫南部边境的“两山”反击战。这一天,前沿一线战事激烈,我们的一位连长,在前进观察所被敌人一发炮弹炸成几截。 7月30日,正是这位连长的祭日。晚上,鬼使神差看了这部电视片,似是融合了对老连长的想念,泪水禁不住稀里哗啦地流了下来。

比片中老兵王祥柱幸运的是,老连长是新时代的解放军,虽然没有王祥柱这位老兵老,但如今说来也应算是老兵。因此,新时代的老兵与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兵,在我同样也是一个老兵的脑 际 相 遇了。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位连长牺牲的 7月 30日,远在老家的妻子正好寄来一张女儿的百日照。照片上,萌萌的女儿十分可爱,伸着胖乎乎的小手,嘟着红红的小嘴,似是在喊“爸爸”。然而,我们那位连长没能见到女儿的百日照,因为女儿的百日照寄到的时候,正是他被敌人那发炮弹炸成几截的时候。所以,照片在干部战士手里传来传去,大家望着连长萌萌可爱的女儿,泪水也是稀里哗啦地流了下来。

“你们为什么要当兵? ”从战场上下来之后,不止一次听过这样的问话,我和战友无以回答。那位已经牺牲的连长如果听到,我想同样无以回答。如今,四集电视片《寻访齐河老兵 传承红色基因》的主人公王祥柱、邵克、杨运清和左洪文,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看完四集电视片,心情很难平静,被四位齐河老兵无私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所感动。应该说,这是一部颇具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好片子,其抢救般的拍摄,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永远的不朽。正如我们那位连长,在不朽中献出了生命,将家与国,通过生命紧紧连接在了一起。

那个年代,天地动,狼烟起,金戈鸣,铁马奔。通过电视片,我们认识了四位英雄的齐河老兵,也进一步认知了死亡。四位老人当初参加革命,一开始就与死亡相伴。在他们身边,无数先烈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踏着先烈的足迹,一步步走到今天。为了家,为了国,致死不悔,过去如此,现在亦如此。四位老人虽都年逾古稀,却乡音未改,心系家乡。面对家乡来客,娓娓道来的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是昂扬的斗志。老人们记忆可能有些模糊,但依然耐心地还原着心中的历史和坚定的信念,其朴实的话语,所传递的是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厚重的人文情感。因此,通过齐河电视台的编辑记者们,听齐河老兵们讲述过去的故事,成了齐河大地今年夏天的一道亮丽风景。

四集电视片,通过四位齐河老兵见证了曾经的历史,也面对了今天的现实。听老兵们讲述那段不朽,我们有敬佩,有震动,有热血,也有沉默与无力,但更多的是思考。谁都知道,时间永远不会停下来,老兵们的生命也正在一点点逝去,可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个老兵群体的存在。其实,这正是老兵们的品格,他们不事张扬,毕生奉献,只要活着,就会继续奉献下去。由此,禁不住想到“遗忘”二字。比死亡更可怕的就是遗忘!如果遗忘,如果消逝,如果无从追溯,那么将如何证明老兵这个群体的存在?如何证明那段曾经的历史?没有了过去,我们又有什么信心,去宣告一个更好的将来?当然,应该相信的,是齐河老兵们和七十万齐河人民,永远在路上。从这个角度说,齐河电视台所拍摄的这样一个四集专题片,其意义和价值便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解永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过兵,打过仗,干过机关,曾任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副局长、《齐鲁周刊》副总编辑,先后在《中国作家》《大家》《时代文学》《山东文学》《青年作家》等文学期刊发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若干,出版、有长篇小说《民办教师李达言的燃情生活》《暧昧与苦涩》《盘踞》、中短篇小说集《河风》《粉色记忆》、散文集《农事歌谣》及报告文学《多事的乡野》《激情飞越胶洲湾》《浴火乡村》等,曾获第三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山东省纪念抗战 70周年长篇小说一等奖和德州市第一、第二届“长河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等。□ 解永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