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奋力开创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局面

百场宣讲启动仪式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志愿服务深入农村


  2018年以来,夏津县狠抓乡村振兴和文明建设,既塑形,亦铸魂,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带动,以点及面,在全县范围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郑保屯镇是夏津县委、县政府最先描绘出的一“点”,在全县率先建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
  “我们通过探索,发挥宣传文化工作的作用,切切实实起到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夏津县委书记才玉璞说。


  讲政策传技术 “百场宣讲”深铸魂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亲们,目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让咱们农村发展得快一些,水平高一些。”7月12日上午,在夏津县郑保屯镇珠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聚满了党员群众,郑保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冬正在进行“进农村、到基地、登讲台、入家庭”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场宣讲活动的首场宣讲。
  今年7月份以来,郑保屯镇率先在全县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选任讲政治、懂政策、有情怀专家学者和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新乡贤等222人成立了宣讲团,用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党和国家的精神、政策宣传到村,把好的养殖、种植经验传授给农户。“我上了年纪,眼花了,报纸看不清,电视上看着枯燥,王镇长通俗易懂的讲解,一听就懂了。”67岁的老党员李荣后高兴地说。“能够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及时了解党的理论政策,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普及群众身边的法律知识,口袋富裕的同时脑袋也富裕,培养新时代智慧型现代农民,是我们成立新时代文明传习所的初衷。”王冬介绍,“不同于过去的开大会、发明白纸的宣传方式,这次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根据群众所需编审教案,深入田间地头、讲堂庭院为百姓答疑解惑,人们更易于接受,更乐于接受。”
  据介绍,目前郑保屯镇编审教案45套,开展宣讲36场,通过“六传六习”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的基础上,建设15个村新时代文明传习所,依托讲堂、车间、种植示范区建设传习基地12个,规范建设实践广场9处,形成了“1+15+N”的传习格局,打造融合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便民服务等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平台。


  唱文明舞新风 “百场演出”惠民心


  “春风雨露阳光是我们的一家,兄弟姐妹手拉手亲亲一家……”8月22日傍晚,郑保屯镇柳元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欢歌笑语,热闹非凡。“吃过晚饭就赶过来了,《王大娘喂鸡》、《沙家浜》都唱得很好,村里自编自导的《十九大光辉照鄃城》等民间小调,每天看上一会儿,都不觉得累了。”村民李国栋乐呵呵地说。
  “除非阴雨天气,每晚7点,庄户剧团都在这里演出,许多村民拿着马扎早早在这儿等着,很是迫不及待呢。”柳元庄村庄户剧团团长王世芳介绍,郑保屯镇政府负责全程录像,剪辑后发到优酷等线上平台,回去后团里的成员在手机上再看一遍,取长补短。
  据悉,培植庄户剧团是郑保屯镇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推动农村文化繁荣的重要举措。该镇成立了新时代文明传习文化剧团,下设六支村级庄户剧团,由156名各村爱好文艺的草根演员组成,目前正在开展“进社区、传文化、播文明”新时代文明传习百场文化巡演活动。
  苏桠是郑保屯镇文化站站长,她告诉记者,不仅是文艺节目,全镇几个村子还定期举办民间书画展,还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全天免费开放农家书屋供村民借阅图书,儒家讲堂每个周末为村民奉上一堂精神食粮。“以前村里没什么去处,现在可不一样了,广场上有演出,文化长廊里放电影。老人听听戏,孩子看会儿书,我也能有时间跳跳广场舞,甭提多高兴了。”在村民孙秀英看来,新时代文明传习所已经成为丰富村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好去处。
  截至8月底,该镇共开展文化惠民演出28场,电影下乡20场,线上播出视频95个,同时制作专题宣传片一部,发放“六传六习”宣传单页6000份,以“文字+视频+图片”的形式,“线上+线下”不断提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影响力、传播力和引导力。


  送温暖树榜样 “百场服务”传情怀


  在郑保屯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内,记者看到墙上张贴着包含“铸梦夏行”在内的8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的活动剪影。帮扶贫困家庭、关爱孤残老人、关心留守儿童、整治环境卫生、爱绿护绿……一张张照片都记录着志愿者服务的身影,折射出为民服务、倾情奉献的温情。
  今年4月份以来,郑保屯镇广泛开展“以文化人,服务百姓”百场志愿服务活动。全镇运河新风、红色传承、巾帼风尚等120支特色志愿服务小分队,以“点单+派单”的服务配送机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新时代文明实践,不用逼着干抓着做,而是每个乡镇一直最想做、最急着要做的工作。现在各村的特色志愿服务小分队都在积极行动,按照每年的志愿活动计划,细化到月,分配到周,纷纷建立了配档表、任务清单,使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郑保屯镇分管宣传的郭尚鹏介绍。
  与此同时,郑保屯镇深入推行善行义举“四德榜”、运河榜样、“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新风尚家庭和文明家庭评选,注意收集文明家庭、孝老爱亲等好人线索,通过身边人、身边事,为群众树立了鲜活而生动的现实榜样。“退休了在家没什么事儿,就想能再为家乡贡献一份微薄力量。”八屯村新风尚家庭成员商学明只是郑保屯镇750名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他每天清早、傍晚和其他队员一起捡拾垃圾,打扫卫生。“看着村里一天天干净起来,心里就特别亮堂。”商学明边清理路边杂草边说,“以前人们不注重环境卫生,现在咱主动带头,村民也都不好意思看着,自发地加入到卫生清理中,街道自然就干净了。”
  走在夏津县郑保屯镇的乡间路上,到处绿意盎然、窗明几净、鸟语花香,无论是志愿服务者、文明宣讲员,还是文明传习所、文明实践基地,值得点赞的新时代文明在这里俯拾皆是,不经意间透露出的勃勃生机,凝聚着文明向善的力量。
  王冬表示,到今年底,全镇计划至少新增10个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使全镇文明村庄达到80%以上。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双双 摄影 胡兵 通讯员 邓美平 苏桠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