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德州用电那些事

北洋机器制造局发电车间
1950年,德州市电力公司剪彩仪式
上世纪正在建设中的德州电厂机房
德州老电厂机房
老电厂机房内部
这座厂房于2011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德州用电,始于1905年。在北洋机器制造局内,德州有史以来第一盏电灯亮了。
  袁世凯购买土地,开建北洋机器制造局
  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以“练兵必先制械”为由,在德州城外西南花园处购买土地530亩,在上码头购买41户民房用地28亩,开工建设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1905年9月正式投产,由此开启了德州大机器生产时代,局内安装发电机,出现了德州第一盏电灯。
  当时局里的机器设备一部分从德国和英国进口,一部分从被摧毁的天津机器局搬运过来,产品质量优良。建设初期,有机器厂、快枪子厂、新枪子厂、无烟药厂、木工厂、铸铁厂等12家分厂。
  1909年进行了扩建,安装了两台锅炉和两台发电机,全厂安装了电灯。在厂外东南方建设了军火库、造纸厂、造酒坊等,厂房达635间,办公房和库房达485间。主要制造七九子弹和六五子弹,还生产自用的硫酸、硝酸等化工原料和无烟药等半成品。厂子每年经费44万两,制造六五枪子600万粒、七九枪子400万粒。1911年,工厂改归陆军部管辖,定名为德县兵工厂。
  最多的时候,厂里的工人达5000余人,多数来自农村,也有一些来自德州城内。民国成立后谢邦清任德县兵工厂总办时,实行减半裁人,工人减少到2000多人,到1924年,工人人数还有1700人。减少的原因,一是兵工厂经费无保证,二是由于拖欠工资,工人自动辞职离厂,仅1924年就有百余人离职。
  从1921年3月份的工资表可以了解到:总办月薪500元,材料处长140元,审验处一般人员12元,普通工人的待遇极差,月工资5元左右,只能勉强维持个人生活。
  1926年2月,德县兵工厂正式停办,张宗昌将机器设备拆迁至济南新城兵工厂。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德州。在德县兵工厂发电厂的基础上,建设了新的发电所,电机装机容量175千瓦,城内外设计安装90盏电灯,厂里有十几个工人,白天停工,晚上工作,主要供日本兵营和一些商店照明。 1938年7月,德县电灯厂开始营业,为齐鲁电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德县的营业部。当时德县有人口33910人,为重要的棉花和花生集散地。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进驻德州,发电所工作停滞。
  除此之外,1916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在德州建立了“三育村”,先用一台汽油机发电,后改为柴油机发电,用于照明,不对外经营。 1924年,柴市街居民秦子江个人安装了一台小型发电机,可以供周围的50多户居民照明。
  当年德州城夜间照明发展缓慢,居民大都用棉油、煤油灯照明,官府、大商号和工厂使用汽灯。到1918年,商会联合受益的商户,集资建路灯,统一规格,为斗形防风玻璃罩棉油灯,专人负责,定时点燃,主要在商业街、太平街、南门里街的十字路口和大商号门前悬挂。
  重建电厂恢复发电,电管员入户动员居民用电
  1949年1月,随着天津解放,德州局势趋于稳定,根据渤海区党委和行署的指示,德州市开始重建电厂,恢复发电。
  1949年2月,渤海区行署拨出154万斤小米,作为建设电厂的资金,用于修建厂房和购买机器设备。德州市采用招榜的办法,面向社会寻求电力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 1949年7月15日,德州市电力公司成立,经理为孙林森。当时筹建电厂的领导班子从天津一家叫“野玫瑰”的电料行里购买了一台200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是美国生产的,型号为“特尔滨”。锅炉是手烧炉,巴布特式。
  1949年10月1日,德州发电厂200千瓦机组试车成功。 1950年1月15日,正式投产发电。这是德州火力发电的第一台机组,德州人俗称的老电厂,即这个电厂。时任市委书记、市长张持平等同志参加了剪彩仪式。为感谢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德州市人民政府宣布:从1月15日到3月31日,对各用电单位免费供电。这台机组一直使用到1953年7月,被调往聊城发电厂。
  电厂重建后,为保证机关、学校、车站和市区部分企业单位用电,架设了市南、市北和铁路3条3.3千伏供电线路,总长度15.15公里,这是德州最早的供电线路。那时候,用电手续很简单,只需写一份申请就能得到批准,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口头申请。由于没有完善的计量方式,好多用电户实行的是包灯制,按容量收费。照明用电,20瓦每月约1.76元;动力用电,每千瓦时约0.18元。
  当时,德州用电能力很低,用户变压器容量也很小。面粉厂、东新油厂、兴鲁烟草公司德州烟厂及政府部门都由公用变压器供电,唯一一台30千伏安的变压器安装在新华铁工厂,打包厂是德州的用电大户。为解决电力过剩的问题,电厂的用电管理员经常入户动员用电,还曾在1955年召开了全民性的用电宣传大会,大力宣传用电的优越性。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