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钟与八极拳


  □王洁令
  八极拳是中国十大拳种之一,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美誉,它的创始人吴钟,正是庆云县人。为了纪念这位宗师,传承弘扬八极拳,首届海峡两岸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颁奖盛典将于8月14日在庆云举办。
  吴钟,字弘声,回族,庆云县后庄科村人。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痴迷武术,8岁入清真寺学习经文,15岁习武,拜马胜标为师,得太祖三十二式、少林刀法,后遍访名师,潜心研习,武术日益长进。
  雍正十三年,23岁的吴钟只身南游,持一杆大枪三进三出福建晋江少林寺,山门中密藏的木人、木猴诸多暗器无一着身,寺僧和镇寺钦差官皆被折服,从此“神枪吴钟”一举成名。乾隆九年,吴钟游至梭罗山,以祝贺师母寿辰为名,拜赖魁元为师,受其真传,得六合大枪法,武艺日臻成熟。
  乾隆四十年,年逾六旬的吴钟侍母尽孝,并在吴氏家族中传授武艺,族人习练者众多。乾隆五十五年,吴钟的高徒、族中曾孙、清朝大学士吴涝奉师命开始撰写第一部八极拳谱《武术》,正式定名为八极拳,标志着八极拳的正式创立。
  吴钟所创的八极拳,理论深奥、技法精妙、文化内涵丰富,是国内外少有的优秀武术门派,历来受到习武者的推崇和喜爱。
  八极拳有着独特、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讲求意理、武理、力理、医理和德理,且拳械套路丰富,在身法、手法、步法方面都有着鲜明的门派特点。“八极小架”为最基础套路,“八极单打和对打”为代表套路。“十大形意”是八极拳的身法特点,即运用龙、虎、熊、蛇、鸡等10种动物在搏击中所善用的“抖、缩、愣、含、惊、崩、撑、挺、竖、横”十大劲别,体现于八极拳中,以提高习练者稳步、快捷、多变、勇猛、含蓄、虚实之效。“提击拨闯”是八极拳法和步法特点,即除马、弓、赴、虚、盘5种基本步法外,另有盘提步、击步、里拨提、外拨提、闯步等很多灵活多变的步法,抬腿举足讲究行若趟泥,进若闪电,动静分明,落地生根。
  如今,在庆云,不管是在广场上,还是校园里,无论县城,还是乡间,八极拳习练者比比皆是。从黄发垂髫的稚嫩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庆云的老百姓世代守护八极拳,长存习武之风。
  目前,庆云绝大多数学校开设了八极拳课程,中小学生几乎都能接触到八极拳。以八极拳为主要项目的武馆已有40余处,全县共有9万余人传承八极拳,占县域人口的27.3%。
  经过几代传人的发扬光大,八极拳逐步从发源地庆云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吸引了近60万人参与练习。目前,全省十七地市均有大量弟子参与学习和传承。同时,在河北省南皮县、盐山县及孟村回族自治县等地,八极拳同样名声大噪,拥有十几万热衷者。全国各地,甚至在日本、韩国、美国等20多个海外国家,也不难觅到八极拳的踪影。
  八极拳传承,始于庆云。在2000年,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马明达来到庆云,考证八极拳传承,证实庆云是吴钟的故里,并捐资在后庄科村修建了仰钟园。 2010年10月5日,来自国内外的600多名八极拳弟子齐聚仰钟园,在吴钟墓碑前敬献花篮,祭拜祖师。“八极拳,吴钟传;枪中王,庆云县;庄科村,树教范……”这片土地,不光是八极拳传承的重要基地,还担负着延续八极拳的重任,唯有博采众家之长,将八极拳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才能担起这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