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打造聚才最优生态链

□本报记者任立松屈大鹏本报通讯员刘相琨王明安张立国

    白色瓷砖干净雅致,大床、桌椅、电视、洗衣机、空调一应俱全。记者走进禹城市人才公寓,感受到人才政策释放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暖意。

    “人才公寓配套完善,拎包入住,小区干净、幽雅,对面就是我就职的创新创业大厦,走路也就5分钟,简直是零距离通勤。 ”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的31岁济南小伙刘玉军,曾供职于国内数家一线药企,选择加入禹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称心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他下了决心。

    住宿有人才公寓,休闲有咖啡厅、健身房,回济南有往返班车,“在禹城,我没有一点后顾之忧,只需安心工作就够了。 ”刘玉军很开心。

    而这些,不过是禹城引才服务的一部分。禹城市着眼打好高质量招才引智的主动仗、精准仗,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5331”人才计划为抓手,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构建起敬才、爱才、用才的生态链。

构建敬才新机制

    连续4届8年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先后5次获评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获得4项国家科技大奖、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126人……这是近年来禹城人才工作惹眼的成绩单。光鲜的背后,是禹城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

    在禹城,有一个“5331”人才计划,即力争5年时间,引进培育30名创业类高层次人才、30名创新类高层次人才、100名博士及急需紧缺人才。围绕这一目标,禹城市将招才引智列入“一把手工程”,加快顶层设计,重塑人才工作新体制机制。“引才工作有力度,离不开党委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禹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秀敏告诉记者,禹城市成立由市委书记任总指挥的人才工作指挥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集中推进重点工作。

    广揽贤才,成为禹城干部的自动、自发行为。从乡镇到部门,都把人才工作当作发展的第一需要,到企业必问人才需求,见人才必问生活之忧。帮企业引进优秀人才、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的人才意识,已经深入广大干部的血液之中。

    不久前,山东省发布首个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榜,德州4家企业入围,其中禹城独占了3家,位列全市第一。而仔细观察禹城的经济结构,拿下“第一”并不意外: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44.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

    “这离不开禹城从顶层着眼,厚植创新创业土壤。 ”据禹城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建国介绍,禹城市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为抓手,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集聚优势创新资源,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通道,持续创新人才工作方式,提升人才第一资源的贡献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禹城尚才、敬才的风气,尤其让到禹城创新创业的高端人才感到温暖。今年4月份,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禹城选派专业契合度高、服务禹城意愿强的12名博士,挂职科技副乡镇长,发挥人才在政策咨询、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借助其人脉广的优势,以才引才、以才聚才。在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涂强的引荐下,十里望回族镇引来了泰山学者、山东大学教授符军。“符教授是一名基因工程专家,在DNA大分子克隆技术领域的研究处国际领先地位,已经有了在禹城成立生物企业的打算。 ”涂强告诉记者,挂职副镇长,是对人才政治上的厚待,让他感到“受尊重”的同时,更增添了一份使命感,“我愿意发挥好粘合剂作用,为十里望与高校院所牵线搭桥,回报这份信任。 ”涂强说。

环境拴人更拴心

    优质的服务是引才聚才的润滑剂。禹城市决策层思路清晰:招才引智不是一锤子买卖,更不能只靠“抢”“挖”,更重要的是拴住人才的心。

    禹城爱才强调优化服务:当好人才“店小二”“娘家人”,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有奔头。基于这一理念,禹城市大力营造宜居宜业的人才生态圈。

    招才引智有“精度”——禹城市转变就人才引人才的引才方式,不管层次高低,不去盲目揽才,深入企业摸“家底”,盯紧紧缺急需,企业“下单”,政府找人,双向整合企业引才需求、高校成果转化等信息资源,精准开展校企对接;同时,以“项目+人才”捆绑引进的方式,实现人才、项目、政策等资源有机融合,推动在禹研发项目就地产业化。

    护航发展有“深度”——出台《禹城市“大禹英才”认定管理办法》,从创新、创业两个维度,分为A、B、C、D四个层次,对高端人才区别施策,用精准的政策、精细的服务,切实参与进创新、创业的全周期,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生活服务有“温度”——围绕需求导向,对人才最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出行等精准施策,推出“人才绿卡”,实行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专家制度,配备“一对一”保健医生,优先办理落户手续,直系亲属优先自主选择中小学校、幼儿园入学。

    与此同时,“软硬”兼施,抓好细节服务,解决人才出行需求,开通禹城至济南“人才班车”,每周五从市人才公寓发车,周日下午返程,并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设立停车点,方便专家、职工往返。

多管齐下“活”用才

“法博士已经站在了世界蚯蚓产业舞台的中央。”刚刚当选世界蚯蚓产业联盟协会副主席,禹城市法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法月萍自豪感倍增。

    蚯蚓浑身都是宝。不但本身有药用价值,其消化系统还能分泌多种酶,有机物经其分解,是上等的有机肥料。眼下,法博士团队研发的蚯蚓活性酶植物营养液等产品,已获6项国家发明专利。“3万吨蚯蚓活性酶植物营养液能带来90亿元收入,能使300万亩农田化肥减一半,100万亩农田实现有机种植。 ”法月萍告诉记者,她们正在伦镇打造全国首个“蚯蚓小镇”,一个蚯蚓——蔬菜立体种植养殖大棚的收益,是普通大棚的3倍以上。这引起了全球最大的饲料添加剂生产商——正大集团的关注,并委派副总裁洽谈合作。“我的家人全部搬到了禹城,还在这里度过了第一个春节。 ”在法月萍看来,禹城已经是她的第二家乡。而禹城市干部从上到下诚意满满的服务,更让她感到安心、舒心。“所有人只谈服务不谈条件;遇到困难,电话可以直通书记市长;蚯蚓小镇从设想到落地,只用了1年多时间。”法月萍由衷感慨道:“禹城真是人才成长的沃土。 ”

    与他有同样感触的,还有香港大学博士赵景瑞。 2015年4月,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的他,决定放弃山东化工研究院的铁饭碗“下海”。第一次到禹城考察,就让他下定了落脚禹城的决心——项目中试需一间层高10米左右的厂房,短时间很难找到,然而只用了1个小时,禹城市就给他安排了4个厂房考察。“那次正赶上周末,本来不抱希望,没想到禹城干部的工作如此给力。 ”赵景瑞赞口不绝。更让他没想到的是,禹城还为他提供免费的办公实验场所和中试车间。

    研发能力弱、开发市场周期长、买不起贵重仪器设备……这是很多中小科技企业的困扰。然而在山东禹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志强看来,在禹城这都算不上问题。

    禹泽医药是全国率先将仿生酶解技术应用于中药领域的公司,技术涉及大健康食品、创新药研发、化妆品等领域,市场潜力巨大。“除项目启动资金,禹城市还给我们配置了尖端的研发设备,并帮助我们与保龄宝、龙力生物等当地的上市公司开展深入合作,等于还没开张,就已产生效益。”孙志强告诉记者,多管齐下的帮扶,想不成长都难。

    “城市发展要引才,更要拴才。 ”王建国认为,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需要在政策引才、平台聚才、产业兴才、环境留才等方面共同发力,让引进来的人才继续“成长发育”,形成城市、企业、人才的三赢。“高质量招才引智要为人才提供全天候、全周期帮扶,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形成人才发展优势。 ”王建国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